在前一篇文章中,作者吴均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整体概况以及水的空灵与澎湃。本文我们来仰望山景,来看看又是一派如何景象呢?
赏析《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上)
第三段解析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苍翠的树木,透出一派寒气。
青山与绿水交相辉映,生机无限。寒树点明了季节时令在初秋。秋季日照强度减弱,树一浓密,遮住阳光。更是给人一种阴森森的寒气。除了树多,高山的地势也很险峻。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各自仗着地势竞相向上,仿佛互相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比谁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负、竞、轩邈、争、指,这几个字勾勒出来群山依附重叠、未然耸立的景象。同时这些字也有拟人的修辞。并且具有动感,配上作者看到的山景。这里运用了视觉+修辞+化静为动。
当然,富春江和周边的群山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这里也孕育着多姿多彩的生命。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山间的泉水击打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鸣叫,猿猴也不停地叫着。
这几句话,重点描写的是山间的声响。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读者体会到了生命的欢乐和自然的神秘。除了听觉+夸张的描写技巧,对比前面山峦的宏观景物,这里就是微观景物。这里运用了宏观+微观的技巧。
第四段解析
在山脚下的行船上,能清晰地听见山间的泉水叮咚。还有飞禽的叫声、知了的叫声。猴子的叫声。响声过后,空山归于万籁俱寂。种种自然界的热闹和声响,恰恰能反衬出山林的空寂,所有的声音都像是清晨的第一声鸟鸣清晰可人。如此纯粹的自然美景,一定能打动人心,作者也有感而发。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权力的人,望见这些雄伟的高峰,就会平息野心。那些整天忙于*务的人,窥见这些幽静美丽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这句话揭示了富春江群山的另一大魔力,令人返璞归真。山的挺拔峥嵘,山的清幽静谧,让人萌生归隐的念头。这句抒情议论,放在环境描写之后也是恰当好处。用到了景物加情感的写作技巧。
而这种情感,在作者心中积压已久。他仕途惨淡,一身才干却无用武之地。现在坐在轻盈飘荡的小船上,欣赏着富春江两岸的奇异景色,达到了乐而忘我的境界。于是那种不苟于世的怨愤和傲然直立的雅致,就情不自禁地表达出来了。这两句话就是最好的体现。也突显了作者对官场上追名逐利的鄙视。
写景到这来就结束了。但作者似乎意犹未尽,再次开拓文路,写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然在白天,也像*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见到阳光。
这几句展示了山间的气象,进一步丰富了奇山的形象。同时,也和开头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互照样,使文章结构更显完整了。
至此,本文解析完毕。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赞美喜爱和流连忘返的心态。
第二: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名利斗争的鄙视以及对人生际遇坎坷,寄情山水的无奈。
关键词解析
解析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