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一个普通下午,江西革命博物馆还有十几分钟就要闭馆,这时,一辆车缓缓驶入博物馆门前,从车上走下来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按照规定,这个时间博物馆是不让再进了,管理员看着向他走来的女孩子,已经做好了拒绝的准备。果不其然,女孩子跟他说:
“实在不好意思,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时间迟了,不知道现在还可以进去吗?”
闻言,管理员公事公办,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大老远来,我也很想让你们进去,但是不能破坏规定啊!这个时间点,只能出不能进了。”
管理员很守规矩,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他也见怪不怪,但他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孩,竟是伟大的毛主席的亲生女儿——李敏。
早在李敏一行人没下车的时候,李敏的司机就预见了这一幕,提出了建议:
“您就说您是毛主席的女儿!他们肯定会让您进的!”
谁知,李敏听后立刻皱起眉头,严肃坚决地拒绝了司机的提议:“不可!这是利用特权的行为!我们还是得好好跟人家商量商量。”
这就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李敏被管理员拒绝后,并没有放弃,而是礼貌地笑了笑,恳求道:
“我们也理解博物馆的规定,也不想给您造成麻烦,但我真的很想进去看看。我们现在赶紧进去,快速看完,保证在闭馆前出来!您看这样可以吗?”
女孩态度诚恳,管理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谁知,在一行人进入博物馆后,发生了一件事。
在陈列着毛主席照片的展台前,讲解员正在尽职尽责,一如往常地讲解着,李敏一行人也和其他观众一样安静地听着。博物馆的灯光有些昏*,观众的脸也明明灭灭,讲解员时而带着尊敬的目光看着毛主席的照片,时而转向观众,突然,他目光一滞,流畅的讲解声也停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长相酷似毛主席的女孩,再联想到好像说这女孩是从北京来的,心里升起一个大胆的,自己都感到震惊的想法。
他张了张嘴又闭上,最后还是问了出来:“您说您是从北京来的?那您——”他问到一半,又像是惊到了一般,放低了声音:
“长得好像毛主席。”
随行的司机早就从讲解员震惊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想法,知道瞒不住了,于是说道:
“您猜对了,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同志。”
一语震惊四座。
李敏还是扬着礼貌朴实的笑,说:“不要打扰到别人,您继续讲解吧。”
讲解员怀揣着震惊的心情讲解完了下半程,李敏也依旧遵守承诺,在闭馆前离开了博物馆。
看着一行人的背影离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管理员、讲解员、馆长等无不感叹,这低调的作风,真是和毛主席他老人家如出一辙!
那么,李敏为什么会继承毛主席的优良品质?她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呢?
与父母聚少离多
年陕西省志丹县,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李敏出生了。稚嫩的孩童被裹在襁褓之中,为严寒的冬季带来一丝鲜活。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格外喜欢这个孩子,说:
“她真是个小娇娇啊!”
于是,一旁的毛主席就为女儿取名为毛娇娇。娇娇,这个名字足以看出毛主席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地长大。可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在那片土地上,李敏如万千中华子女一样,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
李敏出生几个月后,她的父母感情有了隔阂,两人都是天纵英才,但性格是同样的倔强。贺子珍*气之下远赴苏联,没有带上年幼的女儿。直到李敏4岁时,她才被接到苏联,重新和母亲见面。
可当时的苏联并不是什么洞天福地,母女俩的生活也处处充满着惊险与磨炼。年幼的李敏长期饥饿,还感染了严重的肺炎,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差点被送入太平间。肺炎刚过,李敏的母亲贺子珍被污蔑患有精神分裂症,被强行送入恐怖的精神病院,大病初愈的李敏被迫和母亲分离,经历了几年如孤儿般的生活。
李敏在很长时间内,都不知道那位常在画像上看见的毛主席,就是自己的父亲。
直到有一天,毛岸青来看在儿童院学习的李敏,他指着礼堂上的毛主席照片,说:
“你知道他是谁吗?”
礼堂上全部都是各国元首的照片,李敏对此早已耳熟能详,她以为哥哥是在考自己,于是骄傲地说:“老师讲过,他是毛泽东主席!”
谁知,哥哥笑了笑,说出了让李敏意想不到的话:
“他是你的父亲。”
回国
年,在苏联流离多年的李敏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在回国后,李敏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写信。
“您是否是我的父亲?”
——她终于问出了这句话。没有人知道等待回信的李敏内心在想些什么,但她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潸然泪下。
李敏被接到了北京,十年未见面的父女俩终于见面。画像上的人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李敏激动又忐忑,最终,她喊出了那声爸爸,父女俩相拥,在新中国的生机勃勃中,得以相认。
全国众多人民也得知了李敏的存在,纷纷为主席感到开心。这也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见到李敏后,做出大胆猜测的原因。
在那之后的一段时光,是李敏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毛主席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毛主席一生经历了多次丧子之痛,只有李敏和李讷二个女儿陪伴自己,李敏经常陪着工作的毛主席,仿佛要弥补过去十年来缺失的陪伴。她经常在主席工作的时候给父亲倒水,还会亲昵地亲亲父亲的脸颊,让毛主席久违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但好景不长。
再次离别
几年后,时局混乱,李敏被人带出中南海,父女俩再次分离。只不过,上次是千山万水的难以相见,这次是相距咫尺,却被隔绝在了低矮的红墙两边。
直到毛主席去世,李敏只见过父亲三面。
毛主席期盼着和女儿的见面,每次终于见到女儿后,主席都会颤抖着手,含泪带笑着呼喊女儿的旧名:
“娇娇啊,你要常来看我啊,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呢?”
他的娇娇泣不成声,只能点着头,抱紧自己的父亲,给出自己都不知道能否实现的承诺。随着时间的流逝,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可李敏还是无法陪伴在他的身边,这让李敏心焦不已,常常夜不能寐。
世事变幻无常,这对父女还是没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又是无法见面的一年,突然有一天,李敏接到了主席病重的消息,她放下电话的手颤抖不已,用最快的速度奔赴北京后,却被告知主席病情好转,她不可以见自己的父亲了。
这句话像一根针一样扎在李敏的心头,她濒临崩溃,却无计可施,没等这根针随着时间淡化,噩耗再次传来。
毛主席,她的父亲,病逝了。
李敏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最后见到父亲时,那个受人尊敬的主席、自己敬爱的父亲已经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李敏痛哭流涕,更是无法抑制地猜想,父亲临走前,是否在埋怨自己不来看他。她更是一遍遍地回忆,父亲每次和自己见面时说的那句话:
“娇娇,你怎么不来看我呢?”
李敏用一生都没有抹平这件事带来的伤痛。
主席去世后,李敏没有拿任何父亲的财产,没有对外人说自己是毛主席女儿的身份,她继承了父亲艰苦朴素的作风,和万千贫苦百姓一样生活和工作,直到退休。
但在千万个寻常的日子里,李敏总是会想起主席,黯然神伤片刻后,又忍着泪水,重新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
直到21世纪的今天,李敏依旧生活在一个平凡的房屋内。万家灯火簇拥着她,可她再也无法和父亲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