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现在才能创造未来
最近萌萌遇到了一个难题,她的4岁儿子太调皮了!
去公园玩,明明有好好的路不走,他偏要去踩草坪。
明明告诉他井盖有危险不要踩,他偏偏使劲往上蹦!
讲好要分享,但是跟小朋友玩的时候,自己的玩具不让碰,别人的玩具上手就抢。
不仅如此,情绪化特别严重,在家一不开心就大喊大叫摔东西。
萌萌说,本来幻想的母慈子孝场面完全没有,有的全都是鸡飞狗跳。
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他老实一会又恢复原状了。
萌萌每次埋怨孩子姥姥把孩子惯坏的时候,孩子姥姥都会说:这孩子的脾气是天生的,8个月会爬的时候就知道扔东西了!现在还小呢,等懂事了你再管吧!
如今孩子4岁,已经懂了一些事,萌萌却发现,管不了了。
孩子的性格真的是天生的么?
生理心理学指出:我们的性格会通过基因携带遗传给我们的孩子,但是基因中的某些性格特征可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会被激发出来。不同的环境刺激基因中不同的性格特征部分,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所以,孩子的性格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
一个人从出生到18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0-6岁,6-12岁,12-18岁。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
0-6岁的阶段分为0-3岁和3-6岁。小婴儿看似没有性格可言,但是性格却在这时候逐渐形成了。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总是从小婴儿的时候就被允许乱扔东西,乱打人,那么他就认为这些事情都是被允许的,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依然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正常。
孩子每个成长阶段都是在为下一个成长阶段做铺垫。
所以,如果您忽视了0-3岁养育期的性格培养,甚至在这个阶段已经发现孩子的性格缺点,那么在孩子3~6岁的时候,就要引以重视了。
李玫瑾老师曾说过,孩子6岁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孩子4岁时你拒绝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滚,等他14岁被拒绝的时候,他就会离家出走,服*自杀了。
所以,6岁之前修正孩子的性格问题,刚刚好。
孩子的性格缺陷都包含哪些呢?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中把孩子性格缺陷范围两大类:一类是表现在强壮儿童的身上,这里的强壮是指能够克服障碍;
这类孩子的问题通常在于:有暴力倾向,不服从命令,总是抢他人的东西。
而另外一种则是软弱儿童,这里的软弱是指容屈服的孩子。
这类孩子的问题是:总是很被动,消极,爱哭等情况。
家长们可以对比自家孩子,是属于上面的哪一种。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正。
但首先就是要排除一个误区:孩子的性格是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的,性格不是随意打造的,所以家长能做的就是科学地教育,协助孩子完成性格形成的过程。
其次,不要指望说教能够改变什么。就好比一个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一样,你对他进行说教,要求他改变自己都是没有用的。因为饥饿的人只需要食物。
而孩子的性格缺陷也是如此,家长任何说教都无法改变最核心的问题。
那么当发现孩子的性格出现某种缺陷时,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有耐心
当发现孩子某个性格缺陷时,家长不要急于改造孩子,而是应当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逐步引导。性格养成需要很长时间,出现问题后的修正也是如此。
第二:守住底线
性格暴躁的孩子之所以会暴躁,除了自己的需求没有满足,更多的是因为发现他们在与家长抗争的时候逐步探知了家长的底线。所以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要坚定的守住自己的底线,用行动告诉他这样不可以。孩子们一旦知道了自己的底线,也就会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三:发现自己的问题
孩子的任何问题,其实都是大人自己的问题。所以当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时,家长应当先反思自己,是否把情绪、问题传递给孩子。生活在压抑环境下的孩子很难变成乐观向上的,经常被嘲讽的孩子很难变得自信起来。所有这些,都是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所以,修正孩子前,先修正自己。
3-6岁是修正孩子性格缺陷最好的时期,如果这段时间的问题没有改善,那么将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是非观的形成。
就像蝴蝶的生长过程,蝴蝶和毛毛虫完全不同,但是毛毛虫的形态却决定着蝴蝶的美丽。孩子也是一样,拥有现在才能创造未来。
而一个心理健康,正能量满满的孩子,不仅是基因传递的,更是在家长在教养中形成的。
所以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