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后再回到大学校园,发现里面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完好保留当年外观的就是这个露天电影院了。穿过一个灰瓦红砖的廊屋,再走过一段笔直的林荫道(林荫道旁边是一排低矮的平房),就来到了露天电影院的入口处。步入电影院的大门,记忆的闸门也缓缓地打开,往事如洪水般涌进来。
露天电影院里面是一个四面合围的大院子,一面是银幕和舞台,另外三面就是拾级而上的台阶了。台阶一共有20多级,整个电影院可供上千人同时观看。
每到周末,这里就是整个校园最热闹的地方。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甚至在宿舍连电视都看不上的年代,看电影就是最好的娱乐方式。学生们早早就从贴在院墙的海报上得知了电影的介绍,并买好了票,等待的就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左手一瓶水,右手一袋小食品,呼朋唤友,抢占最佳观看位置,电影院里一度场面十分混乱。突然灯光一灭,电影院里一片漆黑,两道刺眼的光柱直射向银幕,电影院里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
电影开始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们的心情也在跌宕起伏。他们或悲或喜、或忧或怒。上千观众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群情激愤,时而感极而泣……这是在现在的室内电影院里,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感觉。在这样一个露天电影场,清风可拂面,手可摘星辰。这是种一呼百应,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奇妙的感觉。
露天电影院不但是一个释放自我的胜地,还是一个交友约会的好去处。现在的大学生可以结婚,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连谈个恋爱都要小心谨慎。据说学工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晚上打着手电巡视校园的隐密之处,抓捕那些不安分的男女生。相比之下,学校的露天电影院就是一个安全合法的交友场所了。没有异性朋友的,去看几次电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千人的大场面,比《非诚勿扰》每次只有24名嘉宾的概率要大得多了;刚结交了异性朋友的,一起去看几次电影,感情往往就会直线升温,比什么都管用。一起去看电影的男女生,买点吃的喝的自不必说。男生往往还喜欢带一些报纸,这是有妙用的:先铺几张在台阶上,给女生垫屁股,尽显自己的周到体贴,再留几张拿在手上装模作样地浏览,显得自己博学儒雅、忧国忧民。女生则少不了要带一包纸巾,吃了东西自然是要擦嘴巴的,还有就是电影看到动情之处,趁机拿纸巾擦拭眼角,既显得自己温柔多情,又给男生提供了一个安慰自己的机会。最有趣的是带一个西瓜去,可以多人共享,也可以两人分享:把一整个西瓜从中间拦腰切断,一分为二,变成两个大碗,两人各取一半,端起来用调羹挖取瓜瓤食用,这种吃法真的是太有情调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雨天的露天电影院,大雨也浇不灭大家看电影的热情。时间一到,电影准时播放。电影院里成了雨伞的海洋,有的独自撑一把伞,有的共享一把伞。雨天给那些共享一把伞的观众,创造了一个绝妙的二人世界,不管雨声如何嘈杂,也不管外界如何喧嚣,两人眼中只有彼此,感觉从来没有如此靠近……
俱往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露天电影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年在露天电影院所经历的种种也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现在故地重游,露天电影院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斑驳的台阶,充满了岁月的印记。没有了观众的露天电影院,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快递公司的仓库。也许再过几年,一切都不复存在,露天电影院彻底成为一个脑海中的回忆……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林溪鱼,生活爱好者,一个喜欢花草和写作的女子。用花草点缀世界,用文字记录生活。让我们都能用热爱生活的态度,照亮前行的道路。感谢这一次的相遇,期待下一次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