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前一捡一麻袋,如今元1公斤却少有人捡,农民:都被吃光了
昨儿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给我说,这不是周末嘛,想着马上要降温了,又可以用柴火灶做饭了,正好孩子上网课也闷坏了,就带他去山里玩一下,顺便还能捡些松针和松果回来当柴火烧。
没想到去山里的时候,碰到一些乡亲在树上寻找什么,就问了下,没想到乡亲说是在寻找蝉蜕,说现在也农闲了,可忙惯了根本闲不住,正好村里有人来收购蝉蜕,于是就来山里找一下,然后卖了赚钱零用钱。
朋友就好奇,蝉蜕又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以前的山里到处都是,随便一捡就是一麻袋,为啥现在还有人捡它来卖钱呢?它又有啥用呢?
蝉蜕是什么?
说到蝉蜕,就不得不提到夏季时一种很讨人嫌的昆虫,它便是“蝉”。在民间,蝉又被叫做“知了”,因而在盛夏之时,它总会趴在枝头“滋儿哇~滋儿哇~滋儿哇~”的叫,故而得名。
说知了讨人嫌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它本身就是一种农林业害虫,会在清晨时,将自己的口器插入作物的茎内吸食作物的营养。
二是它“滋儿哇~滋儿哇~滋儿哇~”的叫特别吵人,特别在我们小时候那会,知了特别多,一棵树的枝头上起码趴着十来只知了,一到中午的时候就叫个不停。而上午干完了农活,中午正好想午休,结果就被知了吵得不得安生,能不讨厌它吗?
过了夏季,知了就越来越少了,等到仲秋时节,基本上就见不到知了了,不过这个时候若是在那些知了喜欢停留的地方观察,会发现很多知了蜕的壳,而这个壳便是“蝉蜕”,在民间也叫做“蝉壳”、“知了壳”、“蝉衣”。
在以前的时候,也是有农村的老百姓会去山里捡蝉蜕,至于为啥要捡它,自然是因为蝉蜕有用。那么蝉蜕有什么用呢?
其实蝉蜕是一种中药材,它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可不短了,起码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在诸多的医书中都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写道:“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又如《本草衍义》中写道:“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
具体来说,蝉蜕味甘、咸,性凉,有着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等作用。
蝉蜕的行情
在笔者小时候那会,经常有人去山里捡蝉蜕,而由于那个时候农村环境很好,蝉也很多,捡蝉蜕很松,随便一捡就是一麻袋。不过,那会的蝉蜕不怎么值钱,在笔者的印象中,那个时候的蝉蜕好像也就几毛钱一斤。
可如今不同了,如今的蝉蜕可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根据地区的不同,其收购均价基本上在元一公斤上下,便宜点的地方可能才元左右,而贵的地方可能达到多元1公斤,可以说行情是非常好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来农村地区收购。
但行情好不代表捡蝉蜕的人多,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捡蝉蜕,原因之一就是现在去捡蝉蜕太难了。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蝉身上不仅蝉蜕很有用,它本身也同样也很有用,是一种可食用的昆虫,在民间也被叫做“知了猴”,在我国河南、山东、云南等地区特别流行,而由于知了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随着人们生活价值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高营养,绿色美味的金蝉,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价格也随之升高。
据了解,今年夏季时,知了猴的价格就达到了50到80元一斤。而捉蝉相较于去捡蝉蜕来说,轻松不少,因而在这些年一到夏季,人们就会成群结队的去捉蝉。
经过这么多年大规模的捕捉,蝉的数量自然锐减,虽然现在已经有人工养殖的蝉,但在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所以在夏季时去山林里捉蝉依然很普遍。
一般市面上的知了猴都是蝉的若虫(即幼虫),而想要蜕壳,得羽化时才有,也就是从若虫变为成虫的阶段才会有。而若虫时就被捉了,哪里还有羽化阶段?没了羽化阶段就没有蝉蜕了。
这就使得市面上的蝉蜕也越来越少了,所以近些年市面上的蝉蜕价格也就越来越高了。不过,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都懒得去捡蝉蜕,因为太少了,使得捡蝉蜕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之前笔者就问过一些经常去捡蝉蜕的农友,他们就告诉我说:“以前捡蝉蜕很轻松,但是不怎么赚钱,现在蝉蜕值钱了,却不怎么好捡了,有时候去山里捡个好几天,都不一定能捡到1斤,都被吃光了,与其捡蝉蜕,还不如捉知了猴呢。”
其实,既然蝉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为何不利用起来呢,这样或许可以平衡市场。不过,或许是中药材中有不少可以替代蝉蜕,使得它的价格虽然贵,但不是很受重视吧。
各位朋友,你们那里有人去捡蝉蜕吗?欢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