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放学之后比上学期间更累,这是怎么了
TUhjnbcbe - 2022/12/27 21:26:00
北京治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操场边和秋千上,

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地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好熟悉的画面。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我们这代人熟悉的童年。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学的,那个时代,童年就是这样: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着每天尽情撒欢的时刻。

在那个年代,下课铃声一响,简陋的操场上,热闹非凡,我们或打篮球,或打乒乓球,或跳绳,或玩弹珠,或玩一些我们永远玩不够的乡土游戏等等,嬉戏打闹,童年无忧无虑的滋味都洒在操场上。

放学铃声一响,意味着一天中最快乐的时段到来,从学校返回村子里,村子里的孩子一起回家,欢乐洒满一路。

有没有作业?当然有,但真的很少,有没有培训班?当然没有。每天放学回到山村,先痛痛快快地玩上一段时间,这是童年。

努力学习,但非得疲于奔命吗?

为什么会突然想起童年这个话题?

昨天晚上和邻居的一个孩子聊天,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也特别令人心情沉重的现象,她说放学比上学还累,回到家比在学校还累,作业太多了。

教书20多年了,我深知孩子所说的都是事实。我们读书那些年盼着放学,因为放学铃声一响,意味着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到来。而现在,下课铃声一响,学生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抄写黑板上的各科作业,那密密麻麻的作业,看着真的让人头皮发麻。以初一学生为例,每天晚上至少有6科作业,“倒霉”的时候,一天晚上甚至要做8科作业。

一天晚上要完成七八科作业,我们摸着良心想一想,需要多少时间?布置作业的时候,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同学们,今天晚上我这科作业真的不多,大家认真完成的话,半个小时就完成了。

好吧,就算半个小时就完成一科作业,七八科作业,算算总共需要多少时间?这段时间在头条经常看到有父母无奈吧息,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要熬到晚上十一点甚至十二点,孩子睡眠严重不足,父母当然会感到心痛,但又没有什么办法。

求学之路,真的不容易。

还有一件事情。前两天在小区遇到一位孩子,小时候我经常逗他玩,活泼可爱。昨天遇到他的时候,跟他聊了几句,但他对我似乎有点爱搭不理。孩子母亲跟我说,孩子每天晚上作业都要做几个小时,孩子回到家,匆匆吃完饭,赶紧去自己的房间做作业,一分钟都不敢耽误。即便这样,还经常要熬到深夜晚。她说孩子以前回到家还经常跟父母聊起学校和班级的趣事儿,很开朗。现在看到孩子每天都疲惫不堪,孩子越来越闷了,连亲子关系都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早睡早起,品质生活,身心健康

昨天在街上看到一幅巨大的宣传画,鼓励市民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良好习惯,品质生活,身心健康。看后五味杂陈,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代人,正是教育的目标。

但我们不少人似乎把身心健康单纯地理解为身体健康了,体育纳入了中考,而且中考的分值越来越高,重视体育,当然十分重要,强健的身体,也很重要。但在操场上一路奔跑,或可提高身体素质,但如果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每天都疲于奔命,则不利于身心健康。

这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现在各地新中考新*不断出台,有一座城市的中考科目已经达到惊人的15科。我真的希望各地不要再增加新的中考科目的,我们重视某一学科,但并不一定要纳入中考算成分数,我相信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求学不易,多些简单的快乐。

虽然求学之路原本就是艰苦的,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苦尽才能甘来,但同时我又真希望学生不要每天都疲于奔命,努力是必须的,但疲于奔命,不是素质教育的打开方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放学之后比上学期间更累,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