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又闻蟋蟀啐啐声
TUhjnbcbe - 2022/11/26 21:26:00

刘书章/文

中秋的傍晚,倚在床头看书,不经意中又听到了蟋蟀“啐——啐——啐——”的鸣叫声,这是近几年来很少听到的声响,我放下书本,静静地听着,不由得回想起童年时代的往事......

在我的童年时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物质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但是在一年四季之中,孩子们可做、可玩的事情却多得很,例如春天爬山摘野菜,夏天去汇泉湾洗海澡,冬天院里院外打雪仗,斗拐,捉小鸡等等,特别是夏秋季节的捉蟋蟀、斗蟋蟀,更会给每一个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那时,每每在夏末秋初的时节,孩子们常常会成群结队地到榉林山去,粘知了,捉蜻蜓,摘胖娃娃和棠梨子吃,但是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捉蟋蟀。翻碎石,拔草根,并把狗尾巴草轻轻地伸进小洞穴中,蟋蟀就会突然蹦到眼前来。品相不好的当然不要,如果遇到大个头、精神足的便会穷追不舍。捉的时候动作要敏捷,出手要轻盈,绝对不能碰出伤残来,捉到后就放到事先叠好的纸包中。回到家里分出大帅、二帅、大将、二将之后,就分别装在瓶罐里,最好的蟋蟀居住在顶漂亮的瓷罐里,喂辣椒和牛肉,其次的也都根据“级别”分别对待。

某一天,说不定哪个人有了雅兴,就招呼大家比试比试,于是大家就各自从家中端出蟋蟀罐来,在大院的门口找个地方围拢在一起,把两只要决战的蟋蟀放在一只罐子中,再用草芥拨弄着,不久,两只蟋蟀就撕咬起来,几个回合下来,必有一只伤痕累累落荒而逃,于是那只得胜的蟋蟀便昂首挺胸,煽动翅膀,“啐——啐——”地鸣叫起来。这时,这只蟋蟀的主人,就会得意地笑起来,并在好长好长的时间内有了夸耀的资本,而其他人就会常常向他打听喂养调理的秘诀......

正是因为有了和蟋蟀的亲密接触,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我特别注意与蟋蟀有关的书籍,和书籍中有关蟋蟀的内容。记得在上初中时,我读过一本《聊斋志异-促织》的评话本,那说书人绘声绘色、变幻多端的述说大大吸引了我的眼球。评书说,明朝的某皇帝老儿平时不治理国家大事,反而整日里以斗蟋蟀为乐事。

为了斗蟋蟀,竟然诏告天下,征求优良蟋蟀。某地一个叫成名的里正,眼看上缴蟋蟀的限期已到,难以完成任务,于是焦躁劳累成疾,卧病不起。后来在妻子的协助下,成名勉强捉了一只蟋蟀,却又被儿子不小心弄死了,而不堪呵斥的孩子又跳井而亡,却阴*不散变成一只蟋蟀,跳到成名手中。这蟋蟀是如此的细小,让成名一看便大失所望。可是一上斗场,它却勇猛无敌,不仅能斗败大个蟋蟀,还能跳到怒发冲冠的大公鸡鸡冠上猛咬不停,使之气急败坏,惨象百出。于是成名把这只蟋蟀送到官吏那里,官吏又献到皇帝那里,龙颜不禁大悦,赏赐了官吏和成名。不久之后,卧床不醒的儿子渐渐苏醒,而成名则因皇帝的奖赏而置房百间,购田千亩,为富乡里。阅读中我对于成名的遭遇从担忧到欢喜,真正享受了阅读的快感。

其实在我们国家,斗蟋蟀是古已有之的。据有关资料,唐末以至宋代,斗蟋蟀已经是流行于朝野的事情了。南宋很有名的一个人物——贾似道,就被誉为“蟋蟀宰相”,据说此人不仅对斗蟋蟀特有研究,写了一本《促织经》(促织,蟋蟀别名),而且因为斗蟋蟀而葬送了大宋江山。

因为有关资料表明,当蒙古铁骑大肆南侵之际,贾似道正和他亲爱的妻妾们围拢在蟋蟀罐边乐不可支呢!难怪贾似道一直遭后人的唾骂!中国最早的外交官之一,清代的陈季同在他的《中国人的自画像》中这样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人斗蟋蟀的盛事:“人们把两位战士放到一只罐里,为了不让斗士的爪子发滑,罐一般是木制的。主人用一根头发轻轻地戳它们的头来刺激它们。当它们被激怒到无法忍耐时,其中的一个会猛烈地攻击另一个,而谁能率先打翻对手,谁就是胜利者。战败者羞愧而顺从地败下阵来;胜利者则欣喜若狂,拍打着翅膀,发出尖叫来庆祝胜利......在它们身上人们也会像在赛马中那样热情地投下*注。”可见,用蟋蟀来*博也是古已有之的。

蟋蟀除了好斗的天性外,它们鸣唱的声音也十分动。据唐代王仁裕《蟋蟀》一文所记:“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可见这是当时非常时兴的事情。把蟋蟀放在枕头边,听着蟋蟀的叫声进入梦乡,古人似乎比我们更有想象力。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学典籍中就有不少关于蟋蟀鸣唱的描述,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诗经》,如《国风-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在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如《国风-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则是告知人们天气已经转凉了,应当做些入冬的准备工作了。

说起蟋蟀的歌声,我还记起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其中在《蟋蟀》一篇中这样写道:“没有什么其他的歌声比它更动人、更清晰了。在八月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常俯卧在我哈麻司里迷迭香的草地上,静静地欣赏这悦耳的音乐,那种感觉真是十分的惬意。”那么,蟋蟀的叫声何以如此优美动听呢,法布尔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为我们做出了可信的解答:“它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声音。比较来说,蟋蟀的叫声要更好一些,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曲调。蟋蟀的翼鞘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出,所以非常开阔。这就形成了制音器,如果把它放低一点,那么就能改变其发出声音的强度。

根据它们与蟋蟀柔软的身体接触程度的不同,可以让它一会儿能发出柔和的低声的吟唱,一会儿又发出极高亢的的声调。”我也喜欢在秋日的夜晚,伏在枕上倾听蟋蟀的叫声,因为这常常使我依稀梦回童年的时光......

最近读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文中写道:“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这是叶公由乡村住进城市中的最初感觉。是的,随着向国际化大都市进*的进程,我们离大自然的原生态是越来越远了。

二十几年前我刚刚来这里居住时,一到秋日的夜间,蟋蟀和秋虫们的唧唧声不绝于耳,特别是雨后青蛙们呱呱呱的鼓噪声更是此起彼伏,不知从何时起,这些景致早已悄然不见了,随之消失的还有斗蟋蟀这种儿时的游戏……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闻蟋蟀啐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