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在我们这个地方,知了不叫知了,叫知遇
TUhjnbcbe - 2022/11/26 21:25:00

文/吴长海

到了立夏之后,天气就开始热起来,这个时候的乡下,也正是春耕大忙季节,我们这些小孩子,虽然帮不上大人的忙,但有些事还是要帮着做的。

那时我家养了一头大水牛,我是家里的长子,放牛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头上,除了早晨要起早床外,中午放学后还要去“接牛”。

所谓“接牛”,就是用牛的男劳力这时收工要回家吃饭,趁这个把小时工夫,我们就将牛接过来放养。这就是“接牛”的意思。

那时我们湾有十多个放牛娃,大多只有十岁上下,我们将牛赶到山上吃草,这时正是正午,白白的太阳光照在地上有一阵阵的热气蒸腾,山上除了我们这些放牛娃唱着山歌外,知了们也不甘寂寞,在绿色的树叶上“知遇”“知遇”地大声叫了起来,像是在为我们的山歌伴乐。所以,在我们这个地方,知了不叫知了,叫“知遇”。

小小知遇儿挺好玩的,虽然只有大约一厘米长,但一身的绿色扒在树叶上非常隐蔽,因为它的颜色与树叶相同,不是眼尖的小孩子是很难发现的,真不知道这么小的一只小虫儿,竟然还能叫出那么大的声音来……

“我们去逮几只知遇玩玩吧!知遇的声音那么好听,逮几只让它们陪我们一起唱歌。”雄崽说。

“好哩!”我们一个劲地附和。

“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叫‘知遇’吗?”章武爷爷问。

“不知道啊!”我们齐声应道。

“知遇的学名叫知了。但在我们这里都叫它知遇,它的叫声也像是在高喊‘知遇’‘知遇’。那是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途中遇贼偷了他的钱袋,后来遇到一个好心的员外资助高中进士,因为这书生长得眉清目秀,相貌俊美,被员外家的小姐一眼看中。为报答员外的知遇之恩书生终于与小姐成婚。但天有不测风云,那天书生和小姐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大风大雨,过江时船翻了,书生为救小姐,死死抓住小姐不放,衣被扯破了,小姐随江水冲走。‘娘子,我来救你!’书生大喊着去追小姐,也被滚滚的洪流淹没……他手上的那一小块绿布头随风越飘越高,最后化为一只知了,小知了凄惨地叫着‘知遇’‘知遇’……”

“还有这段故事呵!”我听后吃了一惊,心情很难过。以前听老人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传说,但听“知遇”故事还是头一回。

“我也是听老一辈人说的。”章武爷爷说,“所以,你们捉了知遇后一定不要伤它的性命。”

“知道了。”我们心情沉重地答道。

这天,我们每人捉了两只知遇。捉知遇真是太难了,动作只能轻轻地,稍微一有响动它就不叫或者飞了。有些知遇因为怕热只是躲在树叶的背面叫,让人很难发现,但我们沿着叫声悄悄找还是能捉到它。知遇捉到后我就将它放在火柴盒子里。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静静听着它们“知遇”“知遇”地大声叫着,虽然有些热闹,但感觉那声音的确很凄凉。于是,到大人们来用牛时,我们就将这些知遇放飞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我们这个地方,知了不叫知了,叫知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