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我和诗界名流白圭先生走进了周树邦的三师堂。
墙壁高处,悬挂老旧又黑白耀眼的三个相框。国画大师齐白石和孙齐灵根,娄师白与周树邦先生,齐灵根与周树邦先生等记录岁月追踪艺术的痕迹。合影中树邦先生一副虔诚,躬身如徒。“好,意帖切。白石宗师,娄师白恩师,齐灵根友师,谓之三师堂也”。白圭先生比我先悟,伸指叫好。
周树邦生于白石大师的故乡,与我共山连水。周姓望族,祖父是末代族长,威望和德品,白石老街一带响当当的。我母亲也姓周,同族,且不远的亲戚。父亲和兄长也做过一段油漆工,与树邦先生同行,虽往来稀疏,但从父亲和兄长口中,熟知了树邦,业内出众,会工笔,雕花早有声名。
周家曾在白石铺老街店面几许,生意兴隆。白石铺古老的驿道上的一站,汉时“五里一墩,十里一铺”,前有*茅铺,后有西冲铺。现在,老街店铺无存,繁华落寞,孤零的马氏公安桥仍然屹立,溪水从五里处的大小担冲湾来,悠然清澈而去。历史烟云,古老岁月的影子仍在徜徉。少年白石,撒着脚丫,追着挑担的糖葫芦,在街道上,一路欢欢喜喜。青年白石撑着油纸伞在雨浊的青石板,肩负雕花工具,踏出一串木屐的音符。这一带里的一河一水,一草一木,春夏秋冬的瓜果和花卉,鱼鳝虾蟹,鸟虫蚱蜢,蝴蝶蜜蜂,白石收入记忆。数年或数十年北漂燕京,化作他纸上的国画艺术。
这带人,耳闻白石的故事,沐浴一种艺术氛围。周树邦也受其感染,天生又有绘画的潜质。
周树邦先生绘画,分二个阶段,漆工时,床头柜面的梅兰竹菊及喜鹊等,又拙又笨,典型匠画。与齐灵根相交,在其点拨:画花鸟画喜鹊画虾等皆讲究线条、墨品和技巧。逐渐悟道,得以升华和凝炼。
齐灵根两岁随父去北京,受白石爷爷亲授齐家画法。六十年代末,十六岁,值知青下放农村,离开了爷爷,回到湘潭县白石铺。乡下从事木雕油漆,与树邦先生同行。雕技袭承祖法,又精在画样。他的虫草花鸟画样栩栩如生,尤其画虾,汲前人技巧,又融汇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他是我画虾的启蒙老师。他总是谦虚,说我们互相学习,一起研讨,所以,我与他亦师亦友。
我画画的第二个阶段,识得名师,开拓视野,国画得到了提升。
在画家胡维岳力荐,年正式拜师娄师白。娄为齐门弟子,画风秉持真传,而其画虾、植物水墨风格高,融合了齐白石、李可染等人的精华。早年我就拜读了娄老的教材和著作。如《齐白石绘画艺术》,分四本教材,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娄老是尊师重教典范!以中西结合的构图方式,既传统又现代,墨味之中显示个性的笔味。恩师理念,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又有西洋的水彩味!结合恰到好处。北京深造,一笔一画,得到恩师授导,从娄老绝招,领悟画到喜鹊的门道。
我们坐在三师堂,品茶抽烟。看树邦先生品虾,心旷神怡。树邦先生铺好了白宣纸,手握羊毫,调均了墨汁。沙沙之声,有笔触摸纸的节奏和音律,远远能谛听出那种长年运笔的熟练。见他画虾头,点出竹节般的虾身,用笔尖轻烫几下,六根长臂小脚的虾须如弹性的钢丝,点上两点,虾眼灵现。他有点耳背,停了笔,谦和地说,我画不好,但先人我的恩师就不同了。
我只听不插话,因为外行。诗人韩夫人,说了一句,树邦的虾,上了档次。可能是文学和艺术相通的。
树邦先生听不到,口中涛涛不绝:翻画史画虾之人,屈指可数。北宋徐崇矩,南宋常法,元代赵孟,明代沈周,唐、清代朱耷、高其佩,近代齐白石,集画虾的大成者。白石之虾,灵动活泼,神韵充盈。
清代高其佩的《虾图》古朴、优雅、形神兼备、意趣横生。高的指法,对水分多少把握得恰到好处,增之则体形臃肿,减之则身体干涩、不透明。
齐白石画虾寥寥数笔,虾的神形、质、意、态、趣样样具妙。不似真虾,胜似真虾,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去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的结构掖着丰富音韵和高妙技巧。淡墨掷笔,浸润之色,显虾体晶莹剔透,再以浓墨竖点为晴,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而灵。
流派画虾,主大流者,为齐氏后人。白石孙辈,画虾皆有灵性,最服佛来虾中题诗,灵根虾图的金石印章。
灵根先生从小绘画的天赋,观看前辈,五岁受祖爷启蒙和指点,工笔虫草,耳听目染,配色深得家法,金石刀法,篆字布局颇得白石艺术流派。他画虾续齐白石的技巧,纸上的明虾、草虾、对虾活灵活现。
听树邦先生讲解画喜鹊。喜鹊颜色黑白分明,叫声优扬悦耳。这种喜闻乐见的鸟,如喜鹊含财、鹊桥相会、喜上眉梢,可兆示吉祥如意。
画喜鹊,先画鸟背上那道黑印,再在头部下端勾勒出肩膀的两团黑毛,再画三级飞羽。用破笔蘸墨,头部背部位接丝缕呈弧状,同淡到深,多次梳毛,做出明暗,显体积感。实线勾画嘴、眼眶、翅外轮廊、翅的硬画和尾羽,虚线勾画头、背、喉、胸、腹、尾下,头背翅的硬,尾和脚本、喉部位可用墨青色罩染,色着暗部,强化喜鹊整体部来考虑着色的面积的大小,吃掉水路。
……
树邦先生接着又讲动笔,说墨品先得讲究,墨分五色,有干、湿、浓、淡、焦!且色不伤墨,墨不污色。墨色明亮!方为上品,追求逸品!
他绘“喜鹊咏春华”,不闭门造车。走进屋的山水画家王威先生说,春暖之际,踱步湘江边,观柳芽、柳叶萌发,睹喜鹊落枝丫上的神态,一周,二周,一月两月。牢记白石之言,“画花鸟,最好身临其境,画实花真鸟,才能夺人眼球”。
树邦先生拿出这张画让我们瞧。远水近柳,绿枝摇拂,双喜喙翅,啼声怡情。又学齐氏,画中题诗:门前初见柳抽芽,发叶如同兰草花。借得东风狂起舞,迎来喜鹊咏春华。(齐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