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知了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蝉。
它的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而若虫又有多种俗称,如:节老龟、罗锅、爬衩黑蚱蝉、知了龟、知了猴、姥蝈珑、爬叉等。
每到五月末,也就是麦子收了不多久,天气慢慢炎热,村里人休息的空挡,就是村里说的上午边儿的,就会听到知了嘶哑的叫个不停,这个就是成虫了,它们会伴随人们度过整个夏天,甚至到深秋。
七月刚到,风里吹的都是热浪,恨不得找个阴凉地方不出来,可孩子就不知道疲惫,无论是上午下午,天再热都是跑来跑去,有的小孩子用蜘蛛网做成一团,绑在竹竿上,去到榆树下粘知了,有的不小心还会被知了尿一脸,骂骂咧咧就说:奶奶个腿嘞,尿我一脸!孩子们哈哈大笑!
摸知了猴,顾名思义,就是傍晚的时候,知了猴从地下钻出来,找离它最近的树木,爬上去,完成完美的“金蝉脱壳”,变成蝉,啃食树叶,树汁液,开始吟歌高唱整个夏天,直到死去,人人恨不得把它们抓光!
它们虽然是农林害虫,但也有好的一面。正由于金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随着人们生活价值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高营养,绿色美味的知了猴,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价格也慢慢随之升高,所以一到傍晚,大人孩子都提着盐水桶,打着手电到村外一棵树一棵树的找刚刚爬出来知了猴。
在我童年的回忆里,从小对摸知了猴情有独钟,还摸出了经验,什么树上多,什么时候去摸,尤其树底下没有蚂蚁的洞,就是知了猴桶的缝隙,准备等天一擦边儿黑了上树,这个时候用一根细棍子,把洞口挑开,就可以提出来了。
那时喜欢画画,晚上就到村外去摸知了猴,卖掉换钱卖画笔和纸。为了避开对手,就到村旁边树多的坟地里去摸,所谓的摸,也就是两个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真正的摸过去,有时候掉到地上,还要去摸索着寻找,后来用上了手电,一棵树一棵树照,找到了欣喜若狂,照不到就会骂娘骂这块儿风水不好。
记得有次下雨,穿着胶鞋端着搪瓷茶缸子夹着手电筒,出来摸知了猴,心里想下雨打雷的,就没人出来摸了,今晚少说能摸到二三十个,心里也不觉得害怕,直奔坟场,一路上一边摸,一边吓哼着乱七八糟的曲子,就这样摸到坟地,一脚水一脚泥,一脚坑一脚渣子的摸了一遍儿,临了被蹲在树底下的癞蛤蟆吓了一跳。
跑到收知了猴的地方,有的知了猴开始蜕皮了,收猴子的人坏笑这说,这个只能给你一分,好的给你五分,心里不开心,一想明天就能买画画的十二色彩笔,还是卖了,四十二个,两块六分钱,突然感觉成了大款,高兴的跑回去,藏到茶壶里,埋到地上存着,想着万一钱能生钱呢,现在想想,家里的院子这些年一直填土加高,估计都埋了几米深。
后来村里有人收知了猴的皮,说是五十元一斤,我就拎着塑料袋子,拿着加长的竹竿,挨着村里每一棵树去找,一天下来,还不够累的慌,十几天还不够一斤,如今都卖到了五百一斤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现在长大了,再去摸知了猴,便成了追忆童年剩下的那点回忆了,再回首,都是童年趣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