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陈平孙一宁和王思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生
TUhjnbcbe - 2021/8/10 3:33:00

西汉初期的主要功臣中混得最好的,应该就是今天的主角陈平了。

其他的,像萧何,多次受到刘邦猜忌,临老还吃了一通牢饭;张良,放弃功名利禄,遁世修仙去了;还有韩彭英几人,都不得好死;另外的功臣,要么混得一般,要么名不见经传。

只有这个陈平,一路青云直上。不管是刘邦做董事长,还是后来的吕后当话事人,甚至在汉文帝时期,陈平都混得风生水起。这不简单啊,值得研究。

为什么陈平能在西汉初期那种波云诡谲(jué)、暗流涌动的*治局势中,不断地向上攀升呢?

这根本原因是:他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且是毫不犹豫。

请看材料(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使傅教惠帝。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

白话:

(陈平在回长安的路上),遇到朝廷的使者,诏令陈平和灌婴屯兵驻扎在荥(xíng)阳。陈平接受诏令,立即又疾驰到宫中,哭得十分悲哀,又坚决要求亲自守卫内宫。

吕太后于是任命他为掌管宫殿门户的郎中令,还让他辅导汉惠帝刘盈。此后,吕媭(xū)便无法说陈平的坏话。樊哙到长安,便被赦免,恢复原来的爵位和封地。

这故事讲的是陈平最后一次替刘邦办事。

那时的刘邦已经快咽气了,交给陈平的最后一个任务是砍了樊哙的脑袋。可怜我们的樊大哥,估计他根本就不知道刘邦想带他一起上路。

刘邦要弄死樊哙的原因,《通鉴》上说:是有人在刘邦面前告樊哙的状,诬陷樊哙会在刘邦死后,帮助吕后干掉刘如意。

呵呵。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告的状。所有的巧合,都是事先预谋;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坚持看史书,我们会发现,古代的史家真的很够意思了,有很多事情虽然不能明说,但也不瞎说,只好拐弯抹角地说。

我们翻一翻前面几位异姓诸侯王的死因,都是很“凑巧”的有人向刘邦告状,说他们要谋反,然后刘邦踩着正道的光,把他们都给消灭了。

真的是因为有人告状,刘邦才要杀这些功臣吗?不是,其实是刘邦自己想弄死他们。所谓的“告状”,不过是刘邦给自己杀功臣,找的光明正大的理由而已。

这种事情换个角度看,更让人细思极恐:为什么刘邦想整谁的时候,就会有人这么识趣地来告状呢?这些告状的人,是掐着刘邦的心思来的?还是刘邦早已预先设置好的眼线?

说实话,我更倾向于后一种,只是这种事情史家是不可能明着写在史书上的,不然过不了审,而且也不符合贤明君王的道德需求。只好用这种处处透露着矛盾的笔法,暗示内里的玄机。

所以,刘邦这次要杀樊哙,本质上也是一样,黑状是假,杀机是真。

其实,站在刘邦的角度上看,樊哙该死,因为他既是功臣,又是外戚。

樊哙的功劳不用多说,功臣排名第五,封舞阳侯,食邑五千户,这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这说明他手上有兵,*队中有威望。

其次,樊哙的老婆吕嬃是吕后的妹妹,他自己和刘邦是连襟加同乡关系,很亲密。樊哙就是一个实力派外戚。

有这么一个人在,假如刘邦死后,仁弱的刘盈继位,如何镇得住局面?镇不住,他得靠谁?靠他妈妈吕后。

而吕后作为外戚头子,执*的根基:一是她掌握了皇帝,二是她有吕氏外戚的支持,如果再加上三,樊哙手里的*队支持,那岂不是要上天,刘氏还能坐稳皇位吗?皇权还能稳固吗?

所以,刘邦怎么的也得杀了樊哙,斩断吕后的一只臂膀。尤其是在刘邦快死的时候,杀樊哙的心就越是急切。

正巧,这时有人来向刘邦“告状”了,你懂的……

其实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当刘邦听到关于樊哙的黑状后,他的反应是“大怒”,随后是“用陈平谋,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jí)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中,即斩哙头!’”

刘邦先是大怒,然后才是用陈平的计谋,叫来周勃,让陈平带着周勃去替代樊哙,同时砍掉樊哙。

这里可以看出,给刘邦出主意杀掉樊哙的人,正是陈平。

虽说刘邦心里也想杀樊哙,但碍于面子不好主动说,一是因为樊哙同乡兼功臣的身份,樊哙并没有什么实际错误,如果刘邦仅凭某些人的几句话,就把他杀了,这在其他人眼里就是卸磨杀驴,容易人人自危,所以话只能由别人来说,以显示出刘邦的迫于无奈;

二是刘邦也可以借此试探,这种关键时刻,还有谁愿意站在他身边支持他。樊哙既是功臣又是外戚,而黑状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平孙一宁和王思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