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来源
实用商业心理学(ID:trade)01
为什么有些人
“人设”这么容易崩?
近些年,“凹人设”成为了娱乐圈的常态。
但因此“人设崩塌”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翟天临、林丹、吴秀波、陈思成、靳东...就纷纷都在人设上栽了跟头。
例如:翟天临。
年,是翟天临的高光之年。
他在微博晒出了北大博后录取通知书,成为了众多网友眼中的“氪金学神”。
毕竟在娱乐圈里,能进入到北大读博的,真的寥寥数计。
至此学霸光环加身,令翟天临演艺事业一帆风顺。
结果却因为直播时一句问话“知网是什么?”,人设轰然崩塌。
博士毕业,居然不知道知网?开什么玩笑?
于是较真的网友一查,查出了“论文抄袭”、“学位造假”,直到现在娱乐圈再也没看到他的身影。
正所谓:成也是人设,败也是人设。
在翟天临人设崩塌后,就有网友翻出了他不少“黑料”。
说话狂妄无知,行事也是肆无忌惮;
路人偶遇他,笑脸求个合影,他态度恶劣地拒绝;
有人指责他对待女生态度不够绅士,他则怒怼:“我不是卖笑的,别道德审判我。”
本科班主任也曾在舞台上批评过他“嘚瑟”。
再结合他之前采访时曾说过的话。
等我什么时候穿着博士毕业服拍照的时候,我会上热搜,让所有人看看,谁牛!
或许可以看出:在人设光环笼罩下的飘飘然,已然让他沉浸在虚荣当中,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但虚幻总会有被打破的一天,当真实被大众所曝光,拿名不副实的东西来强凹人设,秀优越感,也终遭到反噬。
02“硬凹人设”背后
真相是什么?
我表弟任职的公司有一名员工,很喜欢在朋友圈发10点、11点打卡下班的截图。于是评论区里,总可以收获一波人点赞:“这么努力”“你好拼”“要向你学习”但最后他还是被解雇了。因为在实际中,他只不过是把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拖上好几个小时..工作已经3年多的他,被新人超越、业绩垫底的职场现状让他焦虑不安。为此他把自己层层包装起来,努力营造的一个“上进”、“尽责”的人设。想告诉老板,告诉所有人自己有多努力。朋友邀请他吃饭,他回绝了说“我要加班”,每天要等办公室所有人都走了,他才离开。但能力,不是靠着硬凹人设就能成长的。只把时间花在打造完美面具上,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是提升实力,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心理学中有一种防御机制叫“反向形成”,它指我们会把内心不能接受的现实转化为行动中的相反行为。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面子”的拥护上,往往越缺什么,就越要表现什么,越自卑,越要表现优越。
正如我们在朋友圈常可以看到的一系列迷惑行为:越是不爱学习的,越喜欢凹自己“学霸”人设;
越穷,越要在朋友圈晒精致;
越失败,越是要假装自己很成功,仿佛高人一等。
…甚至,有人喜欢通过肆意贬低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人设和优越感。之前就有这么一个事件,看完之后就觉得挺气人的。四川一个女孩穿着Lolita裙,正和朋友开心地逛街。却突然被两个陌生女子拦住了,阴阳怪气地嘲讽:“穿山寨出来,是要挨骂的。”“我们都有正版的,正版和山寨非常不一样,你知道吗?”“山寨的还好意思穿出来!”详情可戳视频观看看到这里,有句网友留言很认同:穿的是正版就可以看不起穿山寨的吗?从一件衣服里都找出优越感的人,真的很low。你努力想要告诉别人,你穿的是正版,你好像很懂这个圈子,但在旁人眼中,却暴露你眼界的狭隘和无知。03内心真正富足的人
是什么样的?
我很喜欢作家亦舒的一段话: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就像身价过亿的张曼玉,就曾有港媒爆料,称她独身一人前往地摊疯狂购物。
地摊中的鞋子的价格从19港币,到几十港币不等。
据店铺老板娘说,张曼玉是这里的常客,经常一买就是一打,鞋子、内衣什么的都有,每个的单价都不超过块。
因此也有很多人不解,像张曼玉这样一个成功的人,怎么会来这种地方。
但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真实的样子。
周润发不会觉得自己穿一双50元的拖鞋,就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任正非不会因为提着行李挤地铁,就觉得丢了自己的脸。
真正内心富足的人,他们不需要通过什么外在物质、标签来硬凹人设,因为他们本身就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别人的尊重。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生,身材很胖,身高才左右,体重就接近90公斤。再宽松的衣服怎么都挡不住被脂肪撑满的肚子。
因为肥胖,朋友出去玩、运动都不会叫上他,同样的也没有一个女孩子愿意接近他。
告白,被拒绝,出门,被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一切都让他感到难受。
但在几年过后,同学聚会上,很多人诧异的发现他瘦了许多,从前被肥肉挤成一团的五官,减下来后意外的好看。
这个故事背后,有人说:
比起一些在网上每天晒去健身运动,凹“健身达人”人设,但私下却连家门都懒得迈一步的人,用实力打脸的人难道不会令人更敬佩吗?
04生活当中,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工作业绩第一、想比别人更有文化素养、举止更优雅、生活品质更高……这些并没有错。
人生需要有目标和追求,我们才能前进。
但要记得:追求,不是伪造,不是作秀和炫耀。
我想,之所以“人设崩塌”会成为全网的一个嘲讽词。
也正是因为很多人只把“人设”当成一个维护“面子”的虚假工具。
沉浸其中,苦心经营,却忘了在现实中下功夫。
最后让人设崩了,世界也崩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比起凹人设来告诉别人自己有多完美,不如主动提升,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
点个,人设可能会崩塌,可作品/能力是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翻车。
-TheEnd-作者:时雨。来源:实用商业心理学(ID:trade),一个有趣有爱有价值的商业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