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蝉冬雪,不过轮回一瞥,转眼又到了七月天。今天和朋友聊天,她说要回老家捉知了猴吃,才惊觉,这个季节正当蝉鸣蛙叫,该是它们出世的时候了。
长时间住在城市里,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力下降了,只知道用温度和日期判断季节,失去了那种与自然的共鸣,感官都变得迟钝了。代表夏天的不仅仅有炎炎夏日,烈烈骄阳,还有那白杨树下的阵阵蝉鸣,各色花朵中翻飞的蝴蝶和小蜜蜂,夹杂着草腥味和花香的温热空气,以及深夜里此起彼伏的蛙青蛙和蟋蟀叫。你看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好一个生机勃勃的夏天!
说起蝉、或是知了、知了猴,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虽然不同地区叫法不一,但是指的是同一物种,它们趴在树上吸食树木枝汁液,顺便“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甚是聒噪,说起来算是一种害虫了。
朋友说准备回老家吃知了,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虽然小时候很调皮,去捉知了,但从没想过去吃这玩意。当然,随着长大阅历增加,我也知道了原来知了是很多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虽然没吃过,但是毋庸置疑,这种高蛋白的油炸美食肯定吃起来很香,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蜂拥而至去大规模捕捉知了。它们或是自家吃,或是高价出售,搞得知了很抢手,我都有点担心这样下去知了会不会变成濒危物种了。
相信很多朋友也和我小时候一样,不顾炎热满村子跑去粘知了玩。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办法,把一根竹子一头劈开一截,然后再中间支上一根小木棍,形成一个三角形框架结构,然后再到房檐附近找一些蜘蛛网,把竹子这头插进去旋转,不一会就会在三角形框架上缠满蜘蛛网,一个富有黏性的捕捉器就大功告成了。然后就带着一群小伙伴们到处溜达,仔细地观察每一颗树和传来的蝉鸣,锁定知了的位置,然后悄悄地绕到知了后面,用缠满蜘蛛网的竹子慢慢接近,直到突然盖住,确定知了的翅膀被粘牢了,飞不了了,在把它慢慢从蜘蛛网上取下来,别看知了个子小,劲儿可大着呢,一不小心就会被它逃掉了。虽然也会失败很多次,但比起单纯用手去捉成功率提升了好多倍呢。
当然,我们不过是捉着玩罢了。长大后才发现,那些大规模有组织的捉知了的人都是晚上天黑了才去捉,带上手电筒和蛇皮袋,一晚上可以捉到好几斤,和我们捉了几个的比,真是天壤之别。毕竟,人家可是要做成一盘菜的,哈哈哈。
他们这样捉蝉也是知道了蝉的天性,成年蝉白天卖力鸣叫,到了晚上正是安静的时候,晚上也是蝉的幼虫破土而出,爬到树上,开始金蝉脱壳,正是虚弱的时候,比起白天,可要好捉多了。蝉脱的壳也叫蝉蜕,是一种中药,真是全身都是宝,能吃能入药。
至于怎么做才好吃,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自己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虽然小时候吃过烤蚂蚱,哈哈哈。想起来真是难忘的童年夏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