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先正谈社会怪现状十一为了高考驱赶知了,
TUhjnbcbe - 2025/6/5 20:04:00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这一期,先正想根据高考期间出现的几件事情,结合前阵子频繁发生的学生轻生坠楼新闻,谈一谈当下的学生。

记得小时候,我的老师总爱提及的一句话是“温室里的花朵”,以此形容那些不曾经历风雨,抗压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然而对比当下,我觉得很多学生的生存环境,用“温室”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简直是“无菌真空舱”。

说一说无辜的“知了”

昨天看新闻时,读到一件小事。一个大爷因为高考期间封路,吵了起来,“他们的未来跟我有什么关系?”底下评论分为两派,部分人认为大爷是无理取闹,自私自利。也有网友认为封路之举确实过了一些。先正站台后者观点,当然,既然是规定,无论是否合理,我们都应当遵守。

只是在我看来,为了高考而封路,确实有矫枉过正之嫌。我知道会有人说“谁家没有孩子,你的孩子未来不参加高考?”惭愧,先正至今确实还没孩子,但是我也曾参加过高考。记得当时只是屏蔽学校范围信号,然后划定范围禁止汽车鸣笛而已。

更有甚者,根据新闻报道,浙江某地中学为了保证高考安静,组织老师驱赶知了。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次是因为恰好那个时间知了声音特别的大,而且又是英语听力考试,所以驱赶知了的做法,我是可以理解的。

假如仅仅为了安静,那么这种做法有些过了。知了可以驱赶,假如雷雨天气呢,雷声隆隆难道还不考试了?想到一代伟人为了锻炼自己意志,特意选择闹市地区读书,笔者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再说当今学生成长的日常,被驱赶的无辜“知了”还少吗?多少优秀动漫,因为几个镜头甚至头发颜色被家长举报而下架?孩子这个见不得,那个听不得,甚至某小说网站出现了“小说内容禁止出现自杀”这种荒唐告示,实在让人很是无语。按照这个逻辑,所有中外文学名著,一律可以禁了。

“折翼天使”层出不穷

家长爱子心切,可以理解,恨不能给孩子一切美好之事,让孩子远离一切负面的知识。很多家长确实也是这么做的,然而结果却不那么乐观。

稍好一些的,我们称之为“巨婴”。上了大学,有人不会自己动手打开水,洗衣服,甚至还曾出现过不会剥鸡蛋的中学生。差一点的,叫书呆子。完全不懂任何人情世故,还记得曾经报道的被不识字的妇女拐卖掉的女大学生吗?还有前几年流行的“校园贷”里,那一大批受害的女孩子。

更严重的,甚至可以称为惨烈。仅仅不到两年时间,先后见诸报端的未成年弑亲案件,多达七起。学生坠楼轻生,仅仅近两个月,就有四起。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比如老师批评,比如做作业至深夜,再如考试作弊被抓。

要么伤人,要么自伤,为何屡屡出现这种现象?明明是尽力给了孩子最干净最纯粹的环境,但是当今为何那么多的学生抗压能力如此之差?比如前日引起热议的那个高考生,仅仅因为自己不会答题,就去撕毁其他两人的答题卡,现在的孩子,为何那么容易就崩溃?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真心英雄》里面的一句歌词,不出意外的话,当今每个学生家长,应该都能唱的出来。可惜的是,能做到的,实在太少。

只是片面看重成绩,竭力让孩子避免受到一切的伤害,出发点或许没有错,但是做法值得商榷。对于培养孩子,郭德纲先生曾经说“一帆风顺不是什么好事”,笔者深以为然。

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面,一句重话都没听过。但是这些家长忘了,你们可以控制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你们永远无法控制社会各种未知因素。

在学校里,长大进入社会里面,同学或者同事之间必然不会一直相安无事,一个从来不曾受过丁点儿委屈的孩子,这个时候会如何呢?轻则沉默自闭,重则伤人伤己。

害怕自己孩子溺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告诉孩子水的可怕,以及让其学会游泳,而非把“江河湖海”从他的认知里彻底地抹去。毕竟,随着孩子成长,迟早会遇到自己人生第一条河流。

害怕自己孩子烧伤,合理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认识到火的危险,绝不是从小保护着,不让他接触到任何火源。否则,当孩子手握自己人生中第一根“火柴”时,就会是悲剧的开始。

让孩子从小吃点来自家长的苦头,不是坏事,毕竟你给予的伤害,可以控制。家长需要做的,是在雷雨天的时候,为自己孩子撑上一把伞,而不是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永远只有晴天。

·文章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正谈社会怪现状十一为了高考驱赶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