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强,是遵义市务川自治县丹砂街道洪渡社区第一书记,在同步小康的路上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工作,用真心帮助群众,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立志当好社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一如既往尽我所能为群众多办实事,让群众生活得更好,践行我的使命。三年前的一次社区走访中,得知了社区居民申素娟的家庭情况,丈夫被疾病带走了生命,留下了年仅10岁的儿子和申素娟两人相依为命,而他们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申素娟捡纸壳来维持生计。
“站在屋外都很难想象这房子还有人居住,低矮的房屋如同搭建的帐篷一样,掀开门口的幕布,推开摇摇欲坠的木门,看见的是四处堆放的纸壳、废矿泉水瓶,所有的衣物都在床上摆着,仅有的一扇窗户还被黑布盖着,白天屋里还要开灯才能看见全貌,由于长时间的空气不流通,屋内散发着难闻的味道。”这是我们到申素娟家中的第一印象,难以想象他们母子二人一直在这房子里居住生活。
当我们知道城市拆迁工作,她家的房屋在年会被征收,大家正高兴于他们会通过房屋拆迁而改善生活条件时,却得知根据政策她家只能得到的拆迁款只有几万元,几万块钱根本无法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反而导致他们房屋拆迁后面临无房居住的窘境。
得知情况后社区迅速开展帮扶工作,我四处寻求办法,寻求政府和社会支持。终于务川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总经理邹书银处了解到申素娟一家具体情况后,愿意为申素娟提供一套装修完整、家具齐全的住房,而他们只需支付几万元的费用。同时,由于房屋修建装修需要时间,未解决房屋拆迁后邹洪方无房居住的问题,我亲自到县住建局为她家申请了一套大坝廉租房作为他们过渡期间的临时住房,保证了他们有房可住。
住房问题解决了,之后社区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了该户的低保。同时,积极对接医疗、教育等部门,保障了孩子的教育,落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申素娟办理高血压慢病症,保证一家人的身体健康。申素娟家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久违的笑容又再次出现在了他们母子脸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浩宇整理
编辑胥芬芳
编审王璐瑶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