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盘它”火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盘一些大众认同的各种文玩,而有的人则就地取材把“盘”的文化更贴切地糅合在生活与艺术之间。
是的万物皆可盘,盘更是一种心态和境界,要盘的对象从来就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想啥都可以玩,有的人不仅自己玩的嗨皮也把这种盘的精神带给大家,使得疫情期间有了更多乐趣与动手小活动。
龙虾现在基本都能吃得到了吧,这么性感且感性的壳难道你从来没有盘的心思么?你吸食了白皙软香的龙虾肉之后,还在把壳扔掉么,看看大神们怎么玩的?
这位哥们就用小刀把龙虾的钳子刻上仿古回纹,回纹在民间被称作“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它是由古代陶器与青铜器上的雷纹衍生而来,回纹最大的特点是“连续不断”,它一线到头,干净利落的回形线条。
然后加上合适配饰做一个吊坠,一个简单、环保、个性的饰品,这种简单的艺术品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出来吧,也可以刻上名字、名句、各种画面等,只要你喜欢的能想到的都可以在此表达。
如果你更有耐心也可以这样做,把弃的龙虾壳经过合适的排列与拼装做成你喜欢任何艺术品、生活实用品临摹和你敢于创新的任何好看的、抽象的东西。
看起来非常酷,其实做起来也不难,生活应该是这样有趣,也更加减少资源浪费和提倡环保,不知道看文的你有木有尝试的想法?
如果你感觉大龙虾太贵了,用小龙虾的壳做也是可以的,先把这些壳清洗干净最好用明矾水泡一泡(不易生虫腐蚀),把自己要用到的部位拆解好晾干,用热熔胶开始一点点的拼装就成了,做完也可以刷上明漆(一般白帆水泡过就可以)。
其实不单单是龙虾我们吃的大闸蟹、海蟹壳也是看可以玩的,经常玩积木的朋友弄这个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告诉你用这些壳做成各种汽车、卡通动漫人物、机器人等都很炫酷。
尤其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来玩,从选择题材到设计制作而成是非常有意义的过程,这样好玩东西摆在家里拉风的很。
夏天就快到了,去一些小树林能捡到很多的知了壳,这些知了猴本身长得有点像怪兽,小小的动动手便能轻易做成很多经典的物件儿。
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猴子作为自然界的小精灵,它的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关于毛猴的来源,据说清朝京城一家中药铺里,小伙计挨了账房先生的骂,正委屈着,突然心中一动,就用蝉蜕等药材粘了个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师兄们看了都说像极了,小伙计觉得终于出了一口气。
再后来,中药铺老板从中看出“生意”来,把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几味中药单独包装出售,称“猴料”,家长买“猴料”给小孩粘猴玩,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
这种如此有趣味的民间艺术,不知道现在有木有申遗,除了老一辈北京人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工艺吧?
除了大部分的壳好玩外,你啃得排骨、猪蹄、棒骨等等也可以盘玩,直接清理干净打孔就是一件藏族气息满满的骨质文玩了。
合适的腿骨直接切下来,用砂纸打磨光滑做成一个扳指、戒指、圈子玩也不错,这种骨质文玩盘时间长了那种天然的沧桑开片极具年代感。
扁的骨头直接做成牌子,刻上字,也可以加上合适的颜色,挂饰、佩戴等装饰品。
哪怕是几块躺在路边的石头,和几根废弃的木棍,只要你愿意他就有可能成为你生活中的艺术,而这些东西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一块圆润的鹅卵石你还能认出来么?会绘画的童鞋简直哪里都是你的舞台。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放下手机和游戏去外边转一圈,找找灵感做一些更具生活趣味艺术的东西,并把它分享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