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十一月出现“雷打冬”,老话“冬月打雷黄土堆”,啥意思?
现在已经进入了农历十一月了,马上就进入大雪节气,过了大雪,寒冬来临,人们将彻底的进入冬天。
但是最近天气却出现了异常,根据最新的气象监测,除山东、河北等地降雪进入寒潮之外。其它南方的一些地区,比如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在降雪的同时却出现了“”轰隆隆”的雷声,而这就“雷打冬”的异常气象。
在民间里,农村老人把十一月叫冬月,也叫仲冬。夏季打雷是很常见的,但是冬月打雷,村里很多老人却不叫好。因为按照一些俗语解释来说,“冬月打雷黄土堆”。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呢?“雷打冬”真的不好吗?我来回答:
“冬月打雷黄土堆”
关于打雷的俗语,在民间里是非常多的,而古人也用俗语顺口溜给表达出来,比如:
正月打雷人骨堆,
二月打雷牛骨堆,
三月打雷稻谷堆,
四月打雷秧上霜,
九月打雷遍地贼,
十月打雷大雪飞,
冬月打雷黄土堆,
腊月打雷刀兵堆。
我们从顺口溜可以看出,反正除了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属于正常的打雷外,其余的几个月打雷,好像没有正常的现象。
冬月打雷已经解释过了,也很好解释,但是什么叫“黄土堆”呢?
其实这里的黄土堆,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而是刚刚增添的新坟。和一些大城市的公墓不一样,在农村里有这样丧葬风俗,亲友把去世的人,装殓在棺材里下葬。
埋土后,土并不是平的,而是有坟包凸起,相比平地要高很多,而坟又是新的,宛如一座黄土堆一样。所以这句俗语就很好解释了,如果在冬月打雷,会出现新坟的,这也表示冬月打雷并不是好的现象。
冬月打雷为什么会有“黄土堆”出现呢?
其实,这是异常的天气造成的。在古时候,老百姓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那时候唯一媲美现代的科技就是王莽发生的“游标卡尺”,其余的都是“靠天”来吃饭的。
比如,如果古代的某一年年成不好,遭遇“”倒春寒”等异常的天气,在庄稼不收的情况下,那么农民就会饿肚子,就会有很多饥民产生。所以在“”食不饱、衣不遮”的环境下,就会产生一座座黄土堆(新坟)。
那么冬月为什么会打雷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打雷应该是在夏天,而在冬天打雷,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冬天打雷却是很异常的天气。
冬月也会打雷的,由于强对流的天气机会少,所以在冬天出现打雷的几率很小,一般当气候异常的时候,雷电就出现在强对流天气里。
比如说:现在的天气是湿润温暖的天气,气温也很高在0℃以上,但是当强冷空气南下的时候,这就使该地区地面暖湿空气迅速抬升,而这时就产生暴风雪,而在期间就会发生打雷打闪的情况,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
总归来说,在冬月以及整个冬季,出现打雷并不是好的现象,因为在民间,老百姓有这样一个说法:“该冷不冷,不是好年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而春种、夏忙、秋收、冬藏才是冬天,如果冬天的气温和春秋一样,那么在明年将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所以冬月打雷并不好。
关于冬月打雷,在民间里也有很多俗语的:
立冬雷发声,秋粜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立冬这一天打雷,会出现粮食减产的情况,而粮食减产必然会导致秋天的米贵。而“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也是同样的道理。
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冬月,冬天常常出现打雷的情况,那么万物是长不成的。比如知了猴(我们这里也叫雷震子),知了猴一般在夏天的第一场夏雷的时候出来,然后上树繁衍后代,如果些时候把它们给震出来,那么寒冷的天气,将会冻坏它们的。
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盗贼横行
至于到冬至节气的时候打雷,那么会出现一些极端天气,如果粮食不收、人们吃不饱的话,那么天下大兵、盗贼横行的情况就会发生。
不过上述的这些俗语都是古代的情况,在我们现代的高科技下,人工降雨、滴灌技术、还有大机械作业化等高科技的条件下,粮食的产量自然不是问题,全球吃不饱肚子更是不复存在。
写在最后:
今后的天气如何?根据全球气象监测,“拉尼娜现象”将会在今年的出现,或至少持续到年底,届时在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初将会出现寒潮、降雪的情况。但是来说,进入冬天后,也应该有冬天的样子才行,如果一味的出现温暖的天气,到明年或许会更冷的。所以农村老话“冬月打雷黄土堆”虽然符合在古代,但是我们把这些俗语用在现代来讲,却不那么很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