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河的上游有一个村庄叫白藤口,传说古时候村里有姓唐的兄弟俩。老大唐恩很富有,有家产万贯、良田千亩,可是娶了三妻六妾也没生下一个儿女。老二唐志很穷,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可他却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叫青娃。一天唐志跟妻子说:“我们这样穷,将来肯定娶不起儿媳妇,邻居周大哥的金蟾跟咱青娃挺合适,我们就要过来做个童养媳吧!也好减轻周大哥一份负担。”
唐志跟周大哥一商量,周大哥满口答应,即刻将金蟾送进了唐家。青娃和金蟾从小在一起玩,成了一家人,更是形影不离。二人“金妹”、“青哥”相称,青梅竹马,亲兄妹般天真无邪。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福祸,一场瘟疫中,青娃和金蟾的父母都相继去世,他们就成了流浪儿。
青娃的伯父唐恩因膝下无嗣,看到侄儿无人照料,就把青娃过继了,连金蟾也收留下来。给他们换上新衣裳,吃鱼吃肉,象对待亲生儿女一般。不几日青娃干瘦的小脸变得又白又胖,瘦弱的金蟾也变得水灵灵的。乡亲们都夸他俩有福气,遇上好心人。
唐恩快五十岁时,又娶了一个小妾叫蔡燕,青娃、金蟾称她小燕娘。后来小燕娘生了个儿子。唐恩对青娃和金蟾马上另眼相看,不甚喜欢了。让青娃干重活,让金蟾服侍小燕娘。
小燕娘忽生邪念,对唐恩说:“青娃和金蟾现在吃穿全靠我们,将来还要分我儿子的家产,应该尽早把他们撵出去才是。”唐恩说:“我有个好主意,村后唐家庵的五戒和尚是我的朋友,把青娃打发到他庙里出家了事。至于金蟾,那就留在家里权当买了个嫚子,将来还可以赚一笔大钱。”小燕娘听了连称妙计。
第二天清早,唐恩把两个孩子叫来一起吃饭。小燕娘假惺惺地对青娃说:“孩子,你大伯给你找了个享福的地方。”两个孩子早已受够了他们的折磨,看够了他们的白眼。金蟾抢着对唐恩说:“大伯,让我也一起去吧!”唐恩说:“那里只要男孩子,不要女孩子。”青娃说:“不让妹妹去,我也不去了,反正我要和妹妹在一起。”唐恩见哄骗不成,就恶狠狠地说:“我已经给你找了师傅,不去也得去!”饭才吃了一半,唐恩就挟起青娃出了家门,小燕娘拽着又哭又喊的金蟾。一对相依为命的孩子被拆散了。
青娃被领进村北的唐家庵,此庙座落在山坳里,古旧日破败,阴暗潮湿。庙里的小和尚一个个面带菜色,而主持僧五戒却肥头大耳。五戒满睑横肉,一副凶煞相,因为会些武功、又懂些妖术,徒弟们对他都有些惧怕。唐恩先跟五戒嘀咕了一番,然后便把青娃按倒向五戒施礼,青娃又哭又闹,唐恩也不松手,五戒则捻着佛珠,叨念着一一条条清规,他们为青娃剃了发,派人看管起来。唐恩从此一去不回。
青娃在庙里吃剩饭,穿破衣,吃苦受气,他多么想见见金蟾啊!青娃趁到庙外挑水的机会,天天向白龙河下游张望。有一天,他看见金蟾端着木盆到河里洗尿布,就放下担子跑过去。
“金妹,可想死我了。”金蟾听到喊声,见是青娃,也扔下木盆,二人抱头痛哭。“青哥,你这些天到哪儿去了,我问大伯,大伯也不肯说,你到底在哪儿,快回来吧!”青蛙一听“大伯”二字气得牙咬得“吱吱”响。“大伯不是好人,我在唐家庵当了和尚不能回去,这些天他对你好吗?”不提则罢,一提这话金蟾的眼泪又哗哗地流了下来。“大伯和燕娘天天让我干活,洗尿布、端屎盆、扫地、刷碗……”
青娃拉着金蟾干枯的小手,看着她黑瘦的脸,深陷的大眼睛,金蟾也看着青娃光秃的头顶,破碎的衣衫,赤光的脚丫,二人的眼泪流进了清清的白龙河。从那开始他们天天聚首,青娃帮金蟾洗衣,金蟾也省些干粮给青娃吃。他们以沫相濡,觉得谁也离不开准。
唐恩和燕娘发现此事后,深怕青蛙拐走金蟾,他们把金蟾狠狠打了一顿,再也不敢轻易放她出门,然后又唆使五戒和尚严加管教青娃。乡亲们觉得孩子们可怜,都骂唐恩和小燕娘伤天害理。
转眼间,青娃长成了小伙子,金蟾长成了大姑娘。金蟾时刻挂记着青娃,青娃也时刻想念金蟾,可一个寄人篱下、身不由己,一个托身清门、难以自拔,他们只有遥遥相望,不敢往来。
白龙河水日夜流淌着,在唐家庵附近,河水被一条石岭挡住,汇成一个大水湾,水从石岭上漫过去,变作一挂瀑布,冲出一泓深潭。
一天,青娃看见石岭上来了一位白衣青年,手拿锤凿。青娃问:“大哥,你要做什么?”白衣青年说:“我要开凿石岭,让河水流出去。”青娃说:“石岭不开凿,河水满了也照样会流走的。”白衣青年说:“这条河是我的生命,石岭一挡,聚水成灾,淹没了无数良田,所以我有责任开凿。”听了这话,青娃觉得白衣青年是个善良的人,他们成了好朋友。
白衣青年不知疲倦地开凿,石岭终于开为两截,河水从凿开的石岭中泻出。青娃有了知心朋友,把满腹心事向他倾诉。白衣青年很同情他们。
却说金蟾出脱得很漂亮,唐恩竟想霸占她,只是慑于小燕娘的淫威,始终未能得逞。小燕娘早有醋意,对金蟾恨之入骨。有一次金蟾和青娃偶然相遇,说了些话儿,小燕娘与唐恩便以此为把柄,各怀鬼胎,将金蟾吊在梁上打得皮开肉绽。唐恩恶狠狠地说:“青娃是和尚,你们还勾勾搭搭,我唐家是乡里大户,不能让你们败坏门风。”小燕娘酸溜溜地说道:“小贱货,若有骨气,村前有井,家中有绳,省得活在世上丢人。”金蟾知道跟这般恶人无理可讲,便一言不发,咬紧牙忍受着。乡亲们不明真相,有的说:“青娃既入空门,早就该断了这份情肠。”有的说:“金蟾凭如花的美貌,怎么竟贪恋着和尚?”有的说:“他们败坏了我们乡间的风俗,打死活该。”
五月的白龙河流水滔滔,月下的小树林散发出野花的香,金蟾约青娃来到凿开的石岭上,二人相对无言。嘶哑的知了不再鸣叫,成群的青蛙却越叫越欢。
青娃唱道:“河里的青蛙啊,你为什么欢歌?因为你们自由自在才这样欢乐。亲爱的金妹啊,你为什么痛苦?因为你是小鸟入笼,受人摆布。”金蟾唱道:“脚下的石头成双啊,为什么默默无言?因为你们无心无肠啊,不用魂绕情牵。多情的青哥哥啊,你为什么这么烦恼?因为有一张无形大网啊,将你来笼罩。”
白衣青年原来就是小白龙的化身,他听了青娃和金蟾哀怨的歌声,隔着树林唱道:“树上的蝉啊,为什么这么安祥?因为它们高居枝头,有能飞的翅膀。苦命的人啊,不要再悲伤打起精神啊,远去他乡。”
第二天青娃和金蟾又在这里相聚,他们携带些衣服,准备一起逃走。正当他们要从石岭上跳过去的时候,五戒突然从黑暗中钻出,一下子将二人推进了小河里,将青娃压在西边的巨石下,将金蟾压在东边的巨石下,两块巨石变成了两个永远隔开的石蛤蟆。
原来唐恩怕青娃拐走嘴边的“肉”,就买动五戒将青娃害死;小燕娘怕留下金蟾便宜了老贼唐恩,又私下给了五戒一包银子,要他将金蟾一起害死。
小白龙听到他们的惨叫,慌忙赶来,可二人已经变成了石头。小白龙悲痛欲绝,恨自己晚来一步,愤怒地跳上云头,兴风作雨,汇起滔滔的河水,将河边的五戒一浪劈进水里,做了鱼食。
唐恩这时正赶来准备等青娃一死,领回金蟾。小燕娘也不放心,远远地随来。小白龙发现他们,把满腔愤怒化作一道闪电,猛劈下来,一声雷鸣,二人当时被击毙。唐恩变成一只丑陋的石鳖趴在山坡上,小燕娘粉身碎骨化成一道山岭,叫燕岭。
恶人们都死了,只有白龙河水从石蛤蟆颌下汨汨地流着,陪青娃和金蟾度过寂寞的时光。后来两只石蛤蟆嘴里各长出一根白色的藤子。白藤越长越长,每当白龙河涨水的时候,便浮在水面上纠缠拥抱。人们说:“那是青娃与金蟾相亲相爱呢。”
从此,这个村子有了个美丽的名字,叫白藤口。“唐家庵出好和尚,北藤口出好婆娘。”这句俗语,正是叙说这个辛酸的故事。
小白龙再次出现,可惜没能拯救得了金蟾和青蛙。
北藤口应该就是现在柏林庄镇的白藤口村,当地方言“北”和“白”相似。在白藤口村北,燕儿山和溜孩儿坡两座石山中间曾经有过一条河流,就是白龙河以前的一条支流---唐河(现在由于气候变化、河床变浅,这段河水已经断流,地图上也没有明确的显示,现在白龙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小平水库)。(图片可点击放大观看)
现在在燕儿山脚下有两块巨大岩石,每块岩石长约10几米,宽约10米,高约4米,岩石的表面呈黑绿色,有褐色花纹,有大大小小的疙瘩,颜色形态酷似真的蛤蟆。它们相互对视,相距不到3米,似一对“恋人”,在诉说着绵绵情话。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金蟾和青蛙所化吧。(图片可点击放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