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数量非常多,每一种生物的演变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到现在大部分生物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而且不少生物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每年到了夏季,我们总能看见很多的昆虫,相信不少人在夏天的时候肯定能听见蝉在不停地叫,让原本炎热的夏天变得更聒噪。
我们又把这些在树上不停叫唤的蝉称之为知了,对于这种生物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很多人只知道知了喜欢白天的时候在树上叫,听起来确实很烦人,但大家是否了解知了的蜕变过程。
在一些大树上经常能看到知了的壳,而在中药里面这种金蝉的壳还可以入药,这个壳也见证了知了的蜕变。
知了猴常年生活在地下,是怎么知道白天和黑夜的?真相颠覆认知
知了的一生可以说短暂也可以说漫长,为什么会有这么矛盾的说法?知了破壳出来后的寿命大概是十天左右。
这样的寿命和大部分生物相比确实很短,之所以说它的一生很漫长,是因为在没有破壳之前,知了都是埋在土里的,它们在土里呆的时间大概是两至五年,在漫长的黑夜当中沉睡,只为在夏天怒放自己的生命。
蝉的一生总共需要蜕五次壳,而前四次蜕壳都是在地下完成的,在前几次的蜕壳过程中,蝉的幼虫会越来越成熟,它们躲藏在地下以草木的枝叶为食,等到第四次蜕壳完成之后就会钻出地面。
知了龟可以感受到地表温度的变化,冬天天气比较冷,这些知了为了生存会一直钻到更深的地下,等到温度越来越高的时候,知了就会慢慢爬到距离地表十厘米左右的地方,知了完成破壳的首先依据信号就是温度。
当然也不能只靠温度,知了对于外在环境也有要求,必须在湿润的情况下才能破土,因此人们会发现在下雨之后能看见很多的知了。
夏天本来就经常下雨,而且温度也比较高,所以完全满足了知了破土的要求,那为什么这些知了还是选择在晚上出来呢?
很多小伙伴都应该抓过知了,有些人抓知了是选择晚上的时候用手电筒照,而有一些人则会观察土地的情况,因为知了即将破土的时候,会先在地面上挖一个小洞。
有的人认为这个洞是用来帮助知了补充氧气的,然而在土里面本来就有氧气,只要有一点氧气知了就能生存下去。所以知了之所以会选择挖一个洞,最关键的目的是用来探测外面的光线。
知了猴之所以会选择在晚上出来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对湿度有要求,晚上的空气水分含量更高,白天有紫外线的照射容易伤害到知了猴,要知道这种生物的蜕壳需要好几个小时,所以选择在晚上空气湿度比较大。
第二则考虑天敌因素,知了这种生物本身没有什么攻击性,所以它有很多的天敌,选择在晚上出来的话就可以大大降低被天敌捕捉的概率。
结语: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知了猴选择在晚上出土也是为了能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毕竟晚上的环境更加适合蜕壳。而且晚上也不容易碰到天敌,最后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去随便抓知了了,它们的生命本来就很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