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两代人的童年大比拼80后的爸爸妈妈们,这
TUhjnbcbe - 2025/3/9 13:44:00

周日外面下着雨,和儿子一起在家做手工纸玩具。儿子问:“妈妈,你小时候是玩什么长大的呀。”

说起我的小时候,那经验绝对是够丰富了。不管男孩玩的还是女孩玩的,我基本上都玩了个遍,列举几个记忆深刻的

钓蛤蟆

我应该算个小能手了。家里养的鸭,营养加餐全靠我,生的鸭蛋蛋黄都特别红,不管是做水煮蛋还是打散吃,都特别香。

一根小棒一头垂着一根线,老爸不穿的裤子剪个一截裤腿下来,再用铁丝圈个圈缝在裤腿上,工具就准备妥了。

开始钓时,可以用南瓜花做饵,蛤蟆喜欢吃的。但是南瓜花太脆弱了,所以在钓到蛤蟆后,直接用蛤蟆做饵来钓蛤蟆。小蛤蟆就整个来作饵,大蛤蟆撕下一条腿够了。

阴暗潮湿处,带水的稻田处,茭白田等地,蛤蟆比较多。雷雨天后,蛤蟆更是多。出去一小会儿,五六只鸭的一顿加餐是够够地了。大部分时间是小伙伴一起结伴去钓,偶尔自己一个人也成。

但是要小心,蛇也喜欢吃蛤蟆。有一次钓蛤蟆,差点钓到一条蛇,可把我吓坏了,休停了好一阵子才敢再出去钓。到现在,看到蛇也是怕得不要不要的。有时候一根绳索,乍一看特像蛇,也会心惊胆战,果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捉泥鳅。

儿子没事常唱捉泥鳅的歌:

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儿子只是哼哼捉泥鳅的歌,我是实弹实枪地捉泥鳅。

在种水稻的季节里,水渠里总会灌水。等灌了水后,叫上小伙伴,一人拿锄头一人拿簸箕。拿簸箕的人下水渠去稳住簸箕。拿锄头的人到稍远处,左右摆动锄头,慢慢向前移地搅动泥水。等到簸箕处汇合,两人合力举起簸箕,沥干水,就能看到在泥里扭来扭去的泥鳅了。运气好,两人的餐桌上都能加餐,运气不好没几条,家里的鸭子也能加餐。

捉知了。

小伙伴一起,自制抓知了的工具,一个塑料袋,绕在圈成圈的铁丝上,再插在竹竿上,成了。

夏日午后,哪怕再烈日炎炎,知了“知了知了”的欢叫声,也在催着我们赶紧去。常一颗大树上,就能抓好多。大部分时候,是拿来把玩的。有一天,一个小伙伴突发奇想说烤知了吃,我们就真的动手了。整只知了烤焦后,只有背上的那一点肉能吃。刚开始我也不敢吃,但是看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忍不住,也吃了一小块。这味道,其实就跟烤肉一样,香。

知了可以吃,知了退下来的外壳叫蝉蜕,却是一味中药,还能卖蛮贵的。那时候除了抓知了,就是找蝉蜕,卖来的钱,就藏自己的小金库。

还有什么捉蜗牛,小龙虾,冬天敲冰块做成车轮子玩,等等等等的。

等上学后,年纪渐渐也大了,去外面野得少了,玩的东西也稍微文雅一点。

打弹珠。

以前的几颗弹珠,真的是宝贝中的宝贝。

玩法也多:几个人各出几粒,画个框,放进框里。在远处划条线,依次打框里的弹珠。谁打出框外,这弹珠就是谁的了。万一力量不够,自己的弹珠进框了,那这人就出局了,弹珠也充公。

或者在远处弄个洞,每个人依次往洞里打,进洞了就赢了。

或者只要小伙伴自己同意规则,哪怕再奇葩的玩法都能玩得不亦乐乎。

跳皮筋。

这个玩法更多样,主要也是跟人一起玩。

人少的话,三个就行。人多的话,组成几对玩。一个人也行,两条凳子套住皮筋,我就在中间跳。当然是人越多越好玩。课间,一下课就往操场跑,这节课结束记住到哪了,下节课再继续。特别是跟别班的人一起玩组队,有时碰到爱拖堂得老师,真得是可恶至极的。

跳绳

现在是学校里要求孩子跳绳,并且还要考核,难倒了不少家庭。

我们那个时候,跳绳就是玩,玩得技术更高超。单脚跳,双脚跳,前进跳,后退跳,抱手跳,还有多人组合跳,技巧多速度快。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丢沙包,挑竹签等游戏。反正课间活动,每天都不够玩的。

总结了下,我的童年,玩得不是从大自然中摄取的,就是跟小伙伴玩。

儿子问:“妈妈,那你的妈妈都不买玩具给你玩的吗?”

印象中,还真没有什么花钱买来的玩具。毕竟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老妈宁愿拿钱给我们买零食吃都不愿买玩具。老一辈人的想法,觉得玩具是无用的。玩的道具,都是自己学着自己做的。比如小时候的纸鹤,纸蛤蟆,纸飞机,纸船,纸牌,纸衣服纸裤子等等,都是一张纸折的,大伙在一起也能演绎出很多的故事版本,也是蛮有意思的。

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玩法。我小时候就没有像儿子现在这样的走南闯北全国跑过,说来我的第一次乘机经验还是跟儿子是同步的。也没有像儿子现在看过这么多精彩好看的绘本,所以买绘本一直剁不了手,其实也是在补回自己曾经没看的份。更没有玩过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不过陪孩子玩的过程中,我也给玩回来了。但是看着儿子一脸的羡慕,觉得自己的童年也没白过,至少我那样的童年,儿子是没法复制了。

不过相对来说,儿子的童年也是有趣的。有一个爱玩的妈妈,爱弄点稀奇古怪的东西陪他玩的妈妈,爱他的生活也是精彩的。他的幼儿园老师就常说:“baby,你的生活很丰富嘛,能知道很多人所不知的的东西。”

希望多年后,儿子跟他的孩子谈起童年的记忆时,也能侃侃而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代人的童年大比拼80后的爸爸妈妈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