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没有图片和视频的文章,会在娱乐导向的互联
TUhjnbcbe - 2024/9/9 21:55:00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40906/f1sh63e.html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找到一篇让自己读完倍感震撼和认同的好文章越来越难?是真的掉进了信息茧房里无法出来,还是内心的浮躁没法让自己沉浸式的去阅读,亦或者在追求短平快的互联网信息里,有深度的好文章没法获得更多的流量而传播不到我这种认知层次较低的人手机里...

热点一波又一波,谣言与真相并存,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从不发表言论,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容易进入到无脑网暴的行列;但不发表言论,又容易陷入沉默罪人的担忧之中(他们接着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又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马丁·尼莫拉牧师(这段文字刻于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旁))。

从早一点的“6+1=1”事件、“mu黑匣子”事件,这两个现在都已经没有下文;到最近的“唐山烧烤店”事件、“二舅”“周公子”人物事件,这三个现在还有一点点热度,但我相信很快也就没下文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到现在也无法分辨,不知道是自己获取信息的途径太单一,还是本就想的太多。只是印象中,能公开讨论、畅所欲言的社会事件越来越局限,敏感词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视频、文章大行其道,娱乐化的内容飞速传播,正常的渠道传播出来的信息越来越趋于雷同。最近的访台事件,前期所有的信息传递出来的都是摩拳擦掌、慷慨激昂,后期所有的信息又都是表达深谋远虑,高深布局,作为网络屁民的自己好像啥都不懂,连当晚的愤怒都显得无知了。不知道是常规的平台都被要求了审核方向,还是无脑的自己被常规的平台剥夺了思考能力,总有一种被社会信息左右摆布的羞怒感,同时又夹杂一种无力改变的苍白感。

最近刚听完《娱乐至死》这本书,很多人都听过这四个字,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书名听起来这么好理解,主要讲的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变化(报纸到电视),对于人们思维方式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的书,整体内容偏于生涩且显的不合时宜,特别是开头,很多人应该看不下去,包括我,要不是上下班路上开车可以无障碍收听语音,也许永远不会知道整本书具体讲了什么。说到娱乐,所有人应该都会在脑海里闪现一些诸如“游戏、喝酒、唱歌、电影”的词语,现如今受众最广、占据人们休闲时间最多的娱乐方式应该是“短视频”,不刷不快乐、刷完更不快乐,多少人都在“卸载-重装”的循环里挣扎着,我自己现在手机里没有一个长视频或者短视频软件,但是仍然难以避免的在其他类型app里被各种短视频入侵,然后还是一次次的沦陷,卸载那些垂类app的意义何在...

我想归根结底,人们被娱乐至死并不是外界的原因,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偏好,不管是书中提到的“电视”,还是现如今社会的“手机”,都是不同时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而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审查,一是大众的偏好,二是政策的导向;对于第二个原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对于第一个原因,却是可以控制的。书中的观点不能说偏激,只能说是仁者见仁,娱乐是人的本性,趋于娱乐就是媒体的本性了,因为大家都喜欢看,所以媒体就不停的创造这些娱乐的内容,所求不过是“营收”二字。“电视”没有导致社会文化的毁灭,“手机”也不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尽管这两个媒介在它们各自的时代都被各种专家不停的宣扬“毒害性”,但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这些担忧而停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方式,但独立思考的能力,却是一个人绝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这就回到了文章最初我的痛苦:现如今的信息获取方式,让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主流媒体大量宣导的什么观念,自己就会朝着这个观念去认可,但我始终相信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那另一面的观念是什么,难道就都是谣言吗?不得而知!

每当自己去思考这些貌似有深度的问题的时候,内心深处总会有另一个小人站出来嘲讽:想这些有什么用?能完成业绩还是能还清房贷车贷?不花心思去挣钱,净扯些没用的!所以我又想问另一个问题:这个社会,除了直接挣钱的事叫有用的事,其他的事都没用吗?

最后,为了文章能发表,又不得不配一张图,呵呵,没有图片和视频,纯文字就必须死在摇篮里?

娱乐为王,拒绝学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图片和视频的文章,会在娱乐导向的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