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习俗
食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消夏避暑
水果沙拉
炎热的夏季,酸甜的水果加上酸奶,制作成水果沙拉,就是孩子们的一份祛暑爽心的小快乐!
绿豆汤
绿豆汤熬好了,满心欢喜的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喝上一大杯来消消暑气吧!
蜂蜜柠檬水
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是一杯柠檬水解决不了的,酸甜滋味,清凉一“夏”。
夏至绘画
夏日炎炎,有你超甜,夏天是一个美好又甜蜜的季节在这美好的一天,我们与西瓜相遇,共赴"西瓜盛宴"让甜甜的西瓜治愈夏天一切的热燥烦闷。
夏至光影
夏至这天正午,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将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景象,大家看自己的影子是一年中最短的影子。为了探索更多关于夏至的乐趣,孩子们和影子做起了游戏。
夏至气象
伴随着夏至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有着“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对农业来说,夏至的降水很关键,但经常会出现暴雨、强对流天气。
孩子们一起在观察夏至这天幼儿园里植物的变化。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让孩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我们在自然的环境中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神秘莫测大自然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二候蝉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编辑:赵梦洁
图片:各班教师
审核:保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