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70年代女会计,10年敛财4万多有7个情
TUhjnbcbe - 2024/6/20 1:57:00

年7月24日的江苏省如东县,大暑刚刚过去,如东中学的操场上酷暑难耐、热浪滚滚,本该在树荫下乘凉的人们此时却聚集在这里。

今天,这个操场将迎来一场公审大会,用来宣布对一名囚犯的判决。

眼看着刑车近了,人们情绪更加激动起来,连不远处树林中隐隐传来阵阵知了的嗡鸣声,也快要湮没在群众的叫骂中。

“汤二侯养了7个情夫,吃穿都那么奢靡,现在被举报了,你也有今天!”

死刑犯胸前挂着牌子,上书“贪污盗窃犯汤兰英”,上午10点左右,汤兰英被押上审判台,三四个警察将她押住跪倒在地上。

随着法院院长宣布:“对汤兰英执行枪决”的命令落地,警察将挣扎的汤兰英押上刑车,朝刑场驶去。

原本站在道路两旁的人们不顾危险纷纷爬上房顶,想要一睹贪婪奢靡、以色侍人的“汤二侯”,最后的结局有多么潦倒。

终于,她32岁的罪恶人生,结束在那年盛夏的一声枪响之下。

然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狡猾的她从来没有想过,告发自己的罪行,让自己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会是自己真心爱着的“枕边人”。

01、茅屋之下大有玄机

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有这样一户人家,在人人都需要靠饭票和粮票谋生的年代里,却早早地让资产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过上了富人生活。

这位富人就是汤兰英,人称“汤二侯”,因为在家行二,又以“侯”来赞她达官显贵,故有了这一别名。

要问汤二侯家有多富,村口舔冰棍儿的小孩都知道,因为她实在是太高调了。

先从她穿的衣服说,在那个人人打补丁、过年才置办一身新衣服的年代,她穿的衣服,不但一个补丁没有,还都是成衣,从上海服装店定制来的。

别人愁的是穿什么,汤二侯也愁的是穿什么,光是衬衫她就有20多件,每每洗完都要用电熨斗烫得笔挺。

为了减轻不知道穿什么的“烦恼”,她索性一天换好几身,把上下班的路当成了秀场,不仅是衣着方面,她家的饮食也是令人瞠目咋舌。

家中常备的菜有皮蛋(一次买只)、海蜇皮(一次买斤),香肠、香肚、咸肉、冬笋、鱼肚、蛏干、鸡、蛋等。

集市上的河虾、鱼、甲鱼不问价格高低,一买十多斤,文蛤一买半篓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汤二侯家吃不上的。

普通家庭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几口肉,可对于汤二侯来说,吃肉就像人活着应该呼吸一样理所当然。

汤二侯家房子不大,远远算不得豪宅,甚至有些简陋,可见祖上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可是走进去一看,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过去讲,怎么判断这家人有没有钱,看的是有没有“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要是有了这几样,在六七十年代,那是绝对的小康之家。

汤二侯家自然都有,不仅有,她家有两辆自行车、八块手表,还有电熨斗等各类家电。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说要去看望自己转业后留在苏州工作的丈夫,到苏州、无锡等城市去旅游,生活好不惬意。

这汤二侯到底是哪家的千金,在哪高就,怎的生活如此奢靡?

02、以色侍人埋下恶因

汤兰英于年出生在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是本地人。

父亲是木匠,解放前做生意赚了不少钱,虽说祖上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是在那个年代来说经济条件还算不错。

从小汤兰英就很受欢迎,她头脑聪明,成绩很好,长得也漂亮,白白净净,镇上的大人孩子都喜欢她,自然,爱慕她的男性也很多。

渐渐地,汤兰英的父亲做生意赚不到什么钱,年纪也越来越大,家中的经济情况不似从前好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汤兰英从小过惯了好日子,忍受不了物质匮乏的生活。

从高校毕业后,那时十五六岁的懵懂的少女,坚定地步入了社会,汤兰英的第一份工作,是马塘镇建筑站会计。

这份工作得来容易,汤兰英生得漂亮,从小富养,气质出落得也大方,很快就引起了马塘镇建筑站一名干部的注意。

二人谈起了恋爱,干部跟她讲:“兰英你字写得好,文化程度又高,女子心细,做会计再适合不过了,你来建筑站和我一起工作吧?”汤兰英欣喜地答应了。

这样好的工作机会,汤兰英并没有珍惜,因为马塘镇是个偏僻小镇,经济不好。

会计虽说工资稳定,但也赚不了几个钱,这样的生活对于汤兰英来说,与她理想中的样子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起初,她还是本本分分地工作,没过多久,她大手大脚的生活习惯让她的工资难以支撑,她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会计的工作性质,让她每天都能经手大量的现金,这让本就想钱想得牙痒痒的汤兰英有了好机会。

工资不够花的时候,她就拿公款应急,发了工资再还回去,玩起了“超前支付”。

时间长了,竟也没有一个人发现,她开始变本加厉地拿,常常一拿就是别人几个月的工资。

汤兰英乐在其中之时,她的同事在一次对账过程中发现了她的恶行,将她告发到单位领导那里。

等到她听到“法律”、“惩罚”、“犯法”等字眼之时,才恍恍惚惚地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叫做“挪用公款”,是违法行为,是要被严厉打击处理的。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汤兰英苦苦哀求,不要告发到县里,不然自己全家都抬不起头做人。

领导见她年龄太小,认错态度又好,牵涉数目不大,就只是口头批评教育,叫她还了钱,把她从单位开除掉。

正处于青春期的汤兰英,犯了严重的错,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当时她以为自己是幸运的,可到了刑场上她才明白,小错不罚,就会酿成大错。

虽说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但到底也堵不住同事们的嘴,汤兰英从此在马塘镇是臭名远扬了,因为这件事,她一直在家待业,找不到工作。

这件事让家里的经济情况雪上加霜,连带着汤兰英的父亲都接不到生意做。她再也不堪忍受没钱花的日子,终于,在她的“努力”下,情况出现了转机。

马塘镇上的蔬菜大队会计,是汤兰英的第二份工作。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马塘镇的大户人家老王。

和建筑站干部一样,老王也深深被汤兰英的美色吸引,更何况美人主动投怀送抱,不求名和利,只求一个到蔬菜大队当会计的工作机会。

汤兰英知道这次动手不能操之过急,毕竟自打自己进了蔬菜大队就争议不断,要想日后好下手,必须先得征得大家的信任。

老会计更是不放心,手把手地教她记账收纳,生怕她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好在观察了很长时间,汤兰英一直本本分分,人美嘴甜,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改过自新,对她卸下了防备。

此时,汤兰英知道时机成熟了,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她学会了先做假账再拿钱,几次下来就成功挪走了几百元。

好景不长,汤家的“好日子”又在同事的举报下过到了头,领导看她认错态度好,又有老王的面子,也叹了口气让她把钱拿回来就此作罢。

汤兰英由此对挪用公款的行为再不畏惧了,她认为领导不愿意管这闲事,哭一哭扮扮可怜就会从宽处理了,反正两次都是如此。

03、利欲滔天恶根难拔

赚惯了快钱的汤兰英,已经无法再过正常人本本分分,一个月拿二三十块钱的生活了,她认准了会计这个职业,只待下一个时机。

经济在发展,百姓的生活变好了,手里有了余钱,马塘镇农村信用社就应运而生了。

汤家人非常高兴,希望二女儿汤兰英能够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端上信用社会计这一“铁饭碗”,体面又稳定,汤兰英当机立断,这就是自己的下一个好机会。

以色侍人习惯的她,第一反应又是通过男人得到工作机会,自己早已到了适婚年龄,何不就此机会,完成终身大事?

什么样的对象能够帮助自己拿到信用社会计的工作岗位呢?要知道,自己家的成分是富农家庭,在当时的年代,信用社是不会考虑自己的。

但是如果是军属就不一样了,汤兰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军属,在信用社当上会计。

明确了目标,汤兰英很快便主动出击,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位性格木讷老实的军人。

其实,汤兰英对他一百个看不上,从外貌上讲,与她极不相配。

她皮肤白嫩,没怎么经历过风吹日晒,而这位军人总是在严寒酷暑下操练,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也没有文凭,说也说不到一起去。

但想到自己的计划,汤兰英还是对他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很快便攻陷了这位军人的心田,成了他的妻子,也就是名正言顺的军属。

这段本就不相爱、不相配的名义上的婚姻,也为她屡次出轨埋下了伏笔。

马塘镇农村信用社会计,成为了汤兰英的最后一份工作。

有了丈夫每月寄回家的津贴,汤兰英的欲壑被填上了不少,她真的本分了几年,此事有目共睹。

大家知道汤兰英找了个军人丈夫,又拿着信用社的工资,自然没人疑惑她的日子为何过得越来越好。

可是汤兰英还是差点丢了工作,倒不是老毛病犯了,而是镇上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开始大规模的裁员,可把汤兰英急坏了。

好日子过了没几年,难道又要待业?自己却白白嫁了个不喜欢的丈夫!

汤兰英为了保住工作,主动找到了信用社裁员的相关负责人,梨花带雨的诉苦,说自己丈夫常年不在身边,自己靠这份工作谋生不容易。

负责人提出了让她献身的条件,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了,常年分居使得汤兰英和丈夫的婚姻名存实亡,她也并未打算为了丈夫守身如玉。

就这样,汤兰英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到最后信用社只剩下她一名员工,作为会计的汤兰英也开始接手出纳的工作。

她前两次的失败都是因为同事告发,如今再也没有同事,这下总不会败露了。

汤兰英按捺住内心的狂喜,不动声色地忍了几天,然后大摇大摆地将老百姓存到信用社里的钱,全部放在自己家里,随用随取。

没有人监管的杨兰英,彻底放飞了自我,哪里还分什么公私。

在她的潜意识里,这些钱交给信用社,而自己又是信用社管钱的唯一代理人,那不就等于交给了自己?

她开始变本加厉,自己开支票去银行领现金,这些支票的存根不计入账目,汤兰英就这样套了大量的钱财,数目多到后来她自己都数不清自己拿了多少。

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眼看着镇上的汤会计又变成了“汤二侯”,起疑心的人不少,尤其是信用社的领导。

但汤兰英早已有了经验,她深知打点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自己拿的钱一部分作为自己家用,剩下的钱全部用来请领导吃喝,以便打好关系。

当地县里有一位领导,每次到马塘镇都要吃住在汤兰英家,从来不给钱和饭票,却会用自己的职权批给汤兰英粮食和饲料。

镇上某单位领导经常到汤兰英家吃喝,作为报答,他介绍汤兰英的亲戚学技术,用单位的水泥、砖瓦给汤兰英家盖房子,甚至将单位的公款交给了汤兰英。

这种不正当关系,并不是仅仅以钱财维系,汤兰英以色侍人的心理已经根深蒂固,每每有领导来到家里,她都会献出自己,以求得更稳固的关系。

这种关系,真的救过汤兰英的命。

当时镇上银行办事处的副主任,明知道汤兰英有经济问题,却不检举揭发,甚至在两次查账的过程中,策划汤兰英借口生病逃离马塘,再买通查账的负责人,不核对信用社的账目就草草结束,掩盖她的贪污行为。

如今已经奔三的汤兰英,早已不是单纯有点小聪明的小姑娘。

她变得狡猾又虚伪,她不仅打点好上级关系,还费尽心思打点来信用社存钱的百姓关系,给镇上的百姓施以小恩小惠。

比如有人来存46块钱,汤兰英就说:“我自己掏4块钱,给你存50块吧!50是个整,听着好听。”

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汤会计是个热心肠的好人,这样慷慨大方又漂亮的人,过上好日子大家也不嫉恨。

就这样,逍遥法外的汤兰英,过了几年神仙一样的快活日子。可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做错了事终究要受到惩罚。

04、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叔叔,我要向你检举一个人啊!信用社的会计汤兰英,拿了不少百姓的钱往自己兜里装,领导也被她买通喽!你要派人查一下,这可是大罪的。”

年,汤兰英的第七个情夫——供销社的负责人老范,向他在如东县支行当行长的叔叔检举了汤兰英。

二人这段见不得光的恋情,原本起始于汤兰英对老范的一见钟情。

30岁的汤兰英主动追求英俊的老范,对他展开热情又猛烈的攻势,不仅花重金给老范置办好料子做的衣物,还为他添置了不少生活用品。

老范知道,汤兰英是有丈夫的,可她们并不幸福。

汤兰英的丈夫是军人,在部队转业后到了苏州工作,每个月收入能达到元左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看着与丈夫长期分居,面容姣好、穿着华丽时髦、出手阔绰的汤兰英,老范逐渐也动起了歪脑筋,与她纠缠在一起。

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汤兰英无意中吐露了自己真实的工资,这让老范开始起了疑。

老范知道她家底不薄,但在与汤兰英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她的吃穿用度远远超于她家庭的收入。

老范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难道她动了公家的钱,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

如果自己收受的礼物、甚至生活中的日用品都是拿公家钱买的,那自己供销社负责人的官儿也别想干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老范,掂量了孰轻孰重,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向他的叔叔——如东县支行行长,检举了汤兰英贪污的罪名。

如东县银行调查组不多时就来到了信用社门口,叫汤兰英拿出账本以供检查,发现账果然对不上,少了0元。突击检查之时,信用社全社仅剩余元存款。

到了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已经谁也靠不住的汤兰英只好主动招认,自己的确是贪了。就连全社仅剩的这些存款,还是自己借着关系,从其他单位周转过来的。

知道事情败露的她为求从宽处理,主动拿出了支票存根和付款委托书24份。

调查组根据这些证据继续深挖,核对她任职期间在信用社所有的账本、票据和她的个人资产。

他们惊讶地发现:汤兰英简直是拿信用社当成自家的小金库了。人们怎么也想不到面前这个面容姣好的30岁女人会胆子大到这种地步。

一经事发,当地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在信用社存了钱的村民人心惶惶,纷纷上门要来讨个说法。

此事事关重大,如东县县委高度重视,又增派了调查员人手,命令一定要把这件事关民生的事查清楚,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于是,这个40人的调查组,在当地开展了长达半年的调查,终于下定结论: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信用社会计汤兰英确有贪污,10年涉案金额高达余元,涉案人数十余人。

本应是而立之年,汤兰英却锒铛入狱。

年7月15日,由于涉案金额庞大、案件性质恶劣,年仅32岁的汤兰英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

老百姓们觉得这一正义的裁决大快人心,一想到过去洋洋得意的贪污盗窃犯将得到应有的惩罚,闷热的酷暑都不觉难捱了。

汤兰英的心一下子如坠冰窖,默默良久,受到判决的时候,她仍不觉忏悔,第一反应是问办案人员:“我能不能上诉?”

办案人员告诉她,她依然有上诉的权利。

此时的汤兰英虽说已经黔驴技穷,但她还是不死心地写了上诉书,以求轻判。

据卷宗记录,汤兰英在上诉书中写道:

自己主动坦白交代了一切,有立功表现,不应当被判处死刑;

二、自己对于国家造成的损失,将想尽办法弥补;

三、自己犯下的这些事情没有对其他人造成伤害,不应当被判处死刑。

一周后,二审判决书下来了。如东县人民法院接到二审判决结果之后,按照惯例在次日召开公审大会。

看着“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八个大字,汤兰英绝望地晕倒在地,管教的民警立刻采取措施让她清醒过来。

这样的结果,其实汤兰英心里也并不意外,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地放手一搏罢了。

她写的三条轻判依据,哪一条都无法成立。

所谓的“主动坦白”,是调查组人员突击检查,看了账簿后,她的无奈之举;

弥补国家造成的损失,如此大的金额早被她平日奢靡地买衣服、买肉蛋、养情人挥霍一空;

她贪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损害的是国家公务人员的清誉,如何是没有对其他人造成伤害?

此时的汤兰英卸下了往日伪装出来的冷静,她狼狈的一会儿放声痛哭,一会儿又痛骂那些拿过她好处的人,在自己落难的时候没有帮忙。

至此,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倒了这只贪婪虚伪的“骆驼”。

05、从“汤二侯”到阶下囚

回望汤兰英的一生,从“汤二侯”到阶下囚,一步错、步步错。

她出身不低,文凭尚可,却在碧玉年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们对她善意的忍让反倒成了纵容。

使她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以贪婪为碑、自私为石,亲手为自己筑了坟墓。

参考文献:

1、汤兰英巨贪案.红岩春秋.(02):2

2、李奉先.贪污四万多被判死刑的“享受姐”.文史博览.(05):52-53

3、崔蕴嘉,张劭琰,袁大鹏.20世纪60-70年代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中的设计研究.西部皮革.(15):95

4、鲁皓琳.论苏童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云南师范大学.(01)

1
查看完整版本: 70年代女会计,10年敛财4万多有7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