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在老城区西南隅街道公园巷社区,有一位痴迷“毛猴”的手艺人——李宏超。今年59岁的他,在30多年前接触到“毛猴”的制作技艺,从此醉心其中,并不断研究发展。前段时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到新加坡参展,让外国友人在“毛猴”的世界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小小“毛猴”全身上下都是中药李宏超展示他制作的“毛猴”昨日,在公园巷社区邻里中心的一间非遗工作室里,李宏超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绝活儿——制作“洛阳毛猴”。只见他左手拿着一个辛夷(玉兰花蕾的中药名),右手将蝉蜕(知了壳的中药名)的头部和腿部粘在辛夷的顶部和四周,再把金银花粘在辛夷的末端……很快,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猴子形象便出现在记者眼前。“‘毛猴’被称作‘立体的漫画’,制作‘毛猴’要用到蝉蜕、辛夷、金银花等中药。其中,带茸毛的辛夷做躯干,蝉蜕的头和腿做四肢,金银花做尾巴。”李宏超说。相传,“毛猴”最早出现在晚清时期的北京城中。当时,一个中药铺的掌柜经常打骂店里的伙计,大家敢怒不敢言。有一天,药铺里一个小伙计在挨骂后,用蝉蜕和辛夷等药材做了一个尖嘴猴腮的小人儿,以此来讽刺尖酸刻薄的掌柜。由于辛夷表面有一层密密的灰褐色茸毛,和猴子的身躯极为相似,人们就把它叫作“毛猴”。有人从中发现商机,专门制作“毛猴”来销售,“毛猴”迅速风靡北京城。后来,这一技艺随着手艺人的迁徙,传到了全国多地。一篇报道打开制作“毛猴”的新世界“毛猴”作品惟妙惟肖,精致灵动李宏超是偃师区大口镇马村人,从小就跟着祖辈学习面塑、大漆等传统技艺。30多年前,李宏超在《洛阳日报》上看到一篇报道提到,洛阳有一位面塑达人叫叶蕻,叶蕻的父亲叶孝贤擅长制作“毛猴”工艺品,这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时,我还不知道‘毛猴’是什么,就觉得名字特别有意思,于是辗转联系到了对方。”李宏超说,他跟叶孝贤见面后得知,对方是北京人,20世纪50年代来支援洛阳建设,就把“北京毛猴”的制作技艺带到了洛阳。这一次见面的时间非常短,李宏超没好意思提出学习“毛猴”制作技艺的想法。不过,那些惟妙惟肖、四肢舞动的猴子形象,着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以后,李宏超凭借记忆中的“毛猴”形象,多方查找资料,潜心研究“毛猴”制作技艺。“他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安静地坐在工作室里,看着眼前的材料,思考怎么做出一个完美的作品。”李宏超的妻子郑俊荣说,为了制作“毛猴”,李宏超经常在夏天拉着她去山里收集蝉蜕及各种形状的石头、木头,一去就是大半天,尽管又累又热,但只要发现了形状好的材料,李宏超总是兴奋不已。出国参展在方寸间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李宏超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毛猴”的传承人,还有一个身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策划师。今年2月,李宏超被公园巷社区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策划师,在社区策划开展多场“非遗传承课堂”活动。通过手把手教学,他让大家近距离地接触“毛猴”等非遗项目,为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拓宽非遗传承渠道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李宏超制作的一件件不同主题的精美作品中,“毛猴”或围坐读书,或打着雪仗,或上树摘桃,方寸间浓缩世间百态。李宏超说,前段时间,他带着自己制作的“西游记”“二十四节气”主题作品去新加坡参展,不少外国友人看了连连赞叹。“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在‘毛猴’的世界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李宏超说,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洛阳毛猴”,如果读者对此感兴趣,随时可以联系他,无论是私下学习交流还是开展“非遗传承课堂”活动,他都十分乐意。(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刘嘉仪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