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蝉的寓意和象征,古诗中这么多描写蝉的,玉
TUhjnbcbe - 2023/10/13 18:33:00

蝉的寓意和象征,蝉的幼虫在地下蛰伏数年才能钻出地面,蜕变成蝉之后,只有四十天的生命,且餐风饮露,高宿枝头,鸣声响亮,所以被寓意高洁品格、复活重生、坚韧不拔等等。

历代文人墨客对蝉极尽描写,留下了数不清的诗句和文辞,而在装饰方面,蝉又经常被用作玉器及佩饰品的形象。

01蝉的寓意和象征

高洁:蝉的鸣声十分响亮,栖于高枝头,而且一般只饮露水和树汁,不食人间烟火,因此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记述说:“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复活和重生:在一些文化中,蝉被视为是复活的象征,这是因为蝉会在地下度过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出现并飞上树枝鸣叫。

自汉代以来,玉蝉被用作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在死者口中,被称为“含蝉”,寓意精神不灭,再生复活。同时,将蝉佩戴在身上也象征着高洁。玉蝉既是生者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蝉的生命历程被视为一种重生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对生活的坚定执着和对信念的奋不顾身。此外,蝉还是先知的化身,能够预知未来的一些事情。蝉声清脆嘹亮,常常被用来象征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人物或事物。

坚韧不拔:蝉在地下生活的阶段,需要经历数年的努力才能钻出土壤,并在树枝上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才华,因此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

同时,蝉还有“第一”的含义,我们常说的“蝉联冠*”中的“蝉联”一词就源自于此,意味着位居榜首或连冠的胜利者。

生命周期的转变:蝉是一种经历蜕皮生长的昆虫,它的生命周期包含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因此被视为生命周期转变的象征。

总的来说,蝉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许多积极的寓意和象征。

02佩饰中的蝉形象

玉蝉是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因为通常被雕刻成蝉的形状,故被称为“玉蝉”。据徐广说:“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中记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而说文解字中解释:“蜕,蛇蝉所解皮也。”因此,玉蝉被做成蝉的形状,似乎是借用了蝉的生理习性来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

玉蝉是汉代流行的一种用于丧葬的物品,人们认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甚至食之可以成仙得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使得玉器的防治和宗教意义得到极大的增强,方士们也极力推崇玉的神秘和力量。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同时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包括避邪在内的封建迷信的内容。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盛行用玉雕琢的具有护符意义的玉蝉被看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体,成为“人与神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死人含蝉,也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不过作为一种蜕变而已。

在古人的心目中,蝉的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玉蝉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佩蝉,顶端有对穿眼;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

03诗词中的蝉

古人很多用蝉来咏志,蝉是自然界中微小的生命体,以其独特的生命规律赢得了文人墨客的喜爱。它们早晨饮用到甘露,晚上则在高高的树枝上度过,生命周期从夏天开始,秋天结束。

尽管在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一生命规律却让蝉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颇受文人钟爱,特别是在诗词中。从《诗经》到魏晋时期再到唐宋,“咏蝉文学”逐渐发展壮大。

蝉在诗歌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在《诗经·七月》中,有这样的描述:“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这里的意思是在四月份草长得很茂盛,五月份可以听见蝉鸣。另外在《诗经·荡》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这里的蜩、螗都是指蝉,这句诗的意思是蝉鸣的声音就像沸水一样,扰乱了人的思绪。由此可见,蝉在古代诗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展示了古人对蝉的观察和理解。#每周创作进行时10月#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蝉的寓意和象征,古诗中这么多描写蝉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