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无鞭炮,不春节”。
鞭炮喜连天,全民过新年!鞭炮一响,辞旧迎新,放鞭炮,过大年,儿时年味儿藏心间。自从全城贴出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之后,我的心是有一丝丝触动的。乡村的年味儿时最浓的,当然也少不了鞭炮的点缀,从“限”到“禁”,一字之差,却将开启一个无鞭炮春节时代。
鞭炮,在中国的春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禁放令,让我们积习了千年的习俗的突然断裂。没有了鞭炮的春节,仿佛没有了知了的夏季,一定会让人有些落寞!鞭炮在我们农村的春节,寓意着很多的内涵。
很多诗人对于鞭炮有过描述:
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在《元日》中有过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代·谢文翘在《教门新年词》中有这样的诗句: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
在我们农村除春节外,买了新车要放鞭炮、初一十五要放鞭炮、结婚娶媳妇要放鞭炮,但凡有重大节日,鞭炮齐鸣的景象都不会少,鞭炮在生活中对我们的意义很多!
现在提倡过年不放炮,环保过新年!若被查,轻则罚款元,重则刑事拘留!当然,这也是为了吻合环保大课题的要求,我们逐渐发现实施禁止烟花爆竹之后,人们开始研究各种形式的鞭炮,比如电子炮、电子烟花,还有的娶媳妇路上提着一个大音响放着鞭炮的声音,总之,虽说鞭炮被禁止了,但人们在心底还是无法忘却这个具有仪式感的东西,现在提倡过一个清新、环保、舒适的“低碳”年,然而没有鞭炮的春节,总感觉是缺少了一份味道!
近日,昆明发出的一则关于解禁烟花鞭炮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网友表示:年味儿又回来了,应该全国推广!在疫情期间,还能通过鞭炮来送走这个烦人的“瘟神”。因此,不少网友向当地提交关于“解禁烟花爆竹”的建议,然而却给出了拒绝的回复:年~年秋冬季将继续强化烟花爆竹全域禁燃禁放。大家在这一年多来,被疫情压抑得太久了。燃放烟花鞭炮除了是一种传统文化情怀的寄托,更是内心深处积蓄已久的情感宣泄。
爆竹声声辞旧岁,驱散瘟疫赶阴霾。这个春节,我想放鞭炮了!
到底该不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两种声音:支持与不支持!
我想,倘若到民间做一个调查,百分之九十九的群众应该是支持春节放鞭炮的,然而一些专家会认为放鞭炮影响人们生命安全、污染大气环境,应该禁止还大家一个安全、环保的中国年。
话说回来,各有道理!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文化群众难以丢弃,然而又要符合当下环保的要求。
我认为:鞭炮确实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大气可能也会有丝丝的污染,但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燃放烟花爆竹,建议在春节期间解禁烟花鞭炮,还大家一个幸福和谐的欢乐中国年,仅仅春节这几天能造成多大的污染呢?在平时的婚礼、活动等可以全面禁止燃放鞭炮,响应环保要求。
我们经常听到“抵制洋节”的呼吁,无奈的是近几年大家对于洋节很是重视,一些传统的节日包括春节在内变得越来越冷清。我认为:春节是中国人的百节之首,其中的一些规矩不能丢,大家所说的年味越来越淡就是因为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丢失造成,我们常说,对于文化传统,我们传承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却发现有一些值得保留的习俗却在慢慢淡化和移除。
不知道网友们有没有这种感受,除夕春节没有鞭炮声,总感觉不像过年,没有一点点传统节日的感觉。
鞭炮一响,全国齐乐新年!这也是提个心劲儿。说实在的,在过年放鞭炮已经习惯了!记得小时候,进入腊月,就已经开始了春节的准备工作,鞭炮也就开始派上用场了,送灶爷或是吃饭前都要放一个二脚踢,似乎告诉全村人我们要吃饭了。孩子们去小卖铺买的那种“摔炮”“擦炮”等等,还记得我们把小炮插进牛屎里让它炸开,太多太多在乡村关于鞭炮的回忆!
烟花爆竹逐渐被冷落的今天,千年年俗文化何以创新传承?这或许是一个摆在大家面前的新话题。一些不符合现代文明的旧习俗终究会被新的方式所取代,也许放鞭炮、过大年也只能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永久的记忆了!
鞭炮声声迎新年,最是乡村年味儿浓!新年到,我想放鞭炮了!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这种感觉呢?大家认为过年应该不应该禁止各类烟花爆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