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02/5972951.html一个知了猴壳,一个玉兰花蕾,两样普通的材料经过杨凤岩的手,就变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毛猴,毛猴不是真猴,而是杨凤岩的宝贝。9月25日,在杨凤岩家楼下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地下室里,他正制作着毛猴新作品。这些看似只有拇指般大小的毛猴,其实也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杨凤岩从二十多岁开始研究制作毛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1—2周制作完成,最重要的是构思设计
毛猴,是北京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杨凤岩的工作桌上,摆放着剪刀、镊子、胶水,还有一些药物包装盒等工具材料,这些都是他制作毛猴时常用到的工具。
“玉兰花蕾作为毛猴的身子,把知了猴壳的四肢粘上去可以做毛猴的胳膊跟腿,而鼻子作为头部,一个毛猴就这样诞生了。毛猴的制作是最简单的,难的是构思设计和场景里所需要的道具。”杨凤岩一边演示一边对记者说,“毛猴的尺寸需要根据场景的大小来定,就拿‘毛猴卖西瓜’来说,要考虑到毛猴与桌子凳子的比例,站着应该比桌子高多少,坐着时身子应该在桌子的哪个高度,这些尺寸都要考虑进去,大了小了都不行,而西瓜则是用面粉等原料捏塑成的。”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完成则需要1—2周的时间。
一个完整毛猴作品的制作,不单单考验手工制作水平,还要看制作者对于世间百态的观察和描摹能力。既综合了舞美,也用到了面塑、剪纸等。据其介绍,七分道具,三分毛猴,必须把猴的顽皮、活泼及灵性展现出来。
材料取材中药材,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
说起做毛猴,他告诉记者,“从奶奶和父亲手上传承这门手艺,耳濡目染,慢慢也成为了自己的一个兴趣,每天工作之余我都会创作一些形态各异的毛猴。”杨凤岩今年从单位正式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制作毛猴上。他对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力求还原一个时代的真实。将毛猴艺术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等深度结合,创作出了《大圣娶亲》《毛猴下象棋》《毛猴卖西瓜》《毛猴拉二胡》《毛猴吃团圆饭》等众多作品。
为了能让每个场景里的毛猴看起来符合相应的身份,杨凤岩每次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制作的场景有一点瑕疵时,都要放弃重新再制作。
随后,他从货架上拿出一纸箱,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知了猴壳。每年夏天他都会专门跑到野外的树林里去寻找知了猴壳,而玉兰花蕾的采摘,要赶在早春之前,尽量在腊月。一来已经成长的饱满,二来免其花芽将出,外皮开裂。这些材料也属于中药材。知了猴壳,有止咳功效,玉兰花蕾可以用来治鼻炎,这些东西虽小,却不容易找。“这些料用完了,只能等新的一年再上新料。”
希望将毛猴这门手工艺传承下去
杨凤岩的毛猴选料精到、制作精良,如今,他的毛猴作品受到广大市民的喜欢,更是有人出高价购买,但是都被杨凤岩回绝了。“每一件作品都是我的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根本舍不得卖。”他说道。毛猴的创作注重写实,能形象地展现人生百态。退休后,也丰富了他的生活,近几年,他也开拓新的作品题材,加入自己的想法,创新出更多的作品。
现在,毛猴已被列为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作为“济南毛猴”第三代传人,对于文化,只有先了解,才能更喜欢,喜欢了,才能传承。杨凤岩告诉记者,他经常走进学校教一些学生制作毛猴,但是现在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他希望能够有热爱毛猴的人,将这门传统的手工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来源:新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