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民族语言学家朝克博士,从年从事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工作至今已有三十四年的岁月了,进而为我国民族语言研究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他作为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的权威专家和引领者,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方面取得的学术业绩更是鼓舞人心。
朝克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名蜚声中外的民族语言文化专家,他身上确实体现着社科院学术大家具有的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坐冷板凳、甘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和精神。每当和他在一起,或和他接触时,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他感染、被他感动、被他感召。总觉得他身上有用不尽的力量和智慧,有使不尽的劲和精神。他总是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界优秀专家学者工作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拼命为祖国和人民做学问。所以,才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肯定、尊敬、爱护和爱戴。他说,没有废寝忘食的搞学问,没有夜以继日的拼搏,没有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怎能做出让祖国和人民满意的学术贡献。在朝克看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是顶天立地的,都是祖国和人民骄傲的好学者好专家。朝克他本人是这样想,也是这么要求这么做的。他真是无愧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学术品牌,这一学术殿堂,这一学术团队,这一学术智库。对于他做出的学术成绩国内有许多报道,他也获得过很多学术荣誉。在这里,只是想谈一谈通过扎实可靠的田野调查,以及勤奋的笔耕不辍,为中国乃至国际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研究与抢救,做出了十分显著而突出的学术成绩。
众所周知,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包括历史上的女真语和现在的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所以同蒙古语族语言、突厥语族语言、北方的朝鲜语及日本语均有不同程度的历史渊源关系。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通古斯诸语均属于跨境语言,因此这些语言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诸民族语言、蒙古国的察嘎坦语、日本的阿依努语和乌依勒塔语、北美的因纽特语、北欧的萨米语等均有不同层面的深层次历史关系。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主要居住在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北京、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据年人口统计,满通古斯诸民族共有人口人。其中,满族人口为人,锡伯族人口为人,鄂温克族人口为人,鄂伦春族人口为人,赫哲族人口为人。然而,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使用母语者不足4万。由此,朝克明确提出,我国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化已全范围进入濒危或严重濒危。朝克认为,现在全面掌握母语的满族不足10人、赫哲族不足20人、鄂伦春族不足人、鄂温克族和锡伯族不足人。所有这些充分表明,满通古斯语族濒危或严重濒危语言文化的抢救保护,以及抢救性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工作已达到刻不容缓的程度。他们许多远古记忆、语言表述形式、语言符号系统均变成断片化、零星化、碎片化。好在朝克能够先见之明而高瞻远瞩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背起田野调研的行装,走遍了满通古斯诸民族生活的边远地区的山山水水,走遍了他们的山林草原及农村牧区,进而搜集整理了数量十分可观而弥足珍贵的满通古斯诸民族语族文化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于该语族语言的语音、词汇与词源、语法展开全面系统比较研究,并取得学术界瞩目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把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推向了全新性、突破性、科学性、理论性研究学术境界,同样也推向了世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在此学术领域的代表性、权威性和话语权。比如说,他的成果中就包括,先后撰写出版的《满通古斯语比较研究》1、《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源研究》2、《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史论》3、《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比较》4、《满通古斯语族语基本词汇》5、《通古斯诸民族及其语言》6等等。以下从四个方面,论说朝克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
一、朝克的满通古斯诸语语音研究及成果
朝克在《满通古斯语比较研究》中,首先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音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也就是说,他在研究著作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分别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语音结构及其语音对应规则作了全面比较研究。论述该语族语言语音系统时,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归纳整理所有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同时还明确提出该语族语言语音结构里表现出的长元音、复元音、叠辅音、复辅音等语音现象。
朝克在分析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音节结构原理及其特征时认为,主要有九种类型。在归纳分析该语族语言的元音和谐现象与规律时,认为这些语言均有元音和谐现象,而且都有各自不同的和谐形式、内容及其规律。比较而言,锡伯语和赫哲语、鄂温克语与鄂伦春语两对语言间的元音和谐现象及其规律比较一致。而满语的元音和谐现象要比这些语言复杂。
他在该成果书里,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语音变化规则,以及重音现象等都作了系统分析。他还利用相当篇幅,系统分析和论述了该语族语言内出现的语音对应规律。其中,主要依据该语族的a、、i、o、u五个最为基础的元音音素为核心组成的一系列元音对应现象为例,讨论了元音和谐的结构特征、结构关系、结构原理。另外,也讨论了以舌尖音、舌面音、双唇音、舌叶音、唇齿音为核心组成的辅音对应规则。书的附录中,还用表格形式展示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元音系统、辅音系统,以及女真字母例表、满文字母表、锡伯文字母表等内容。可以说,这是对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音系统、语音结构特征、语音对应规律、语音和谐原理等第一次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科研成果。在此往后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音研究,基本上以朝克《满通古斯语比较研究》的语音分析结论为依据,展开该语族语言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范围的学术讨论。
与此同时,朝克还发表对于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元音或辅音,或对某一语音特征、语音结构形式、语音变化现象等展开专题研究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其中,就包括专门论述该语族语言内复杂多变、各具特色的辅音音素中出现的极具说服力的共有现象,以及这些共有辅音音素的历史来源关系之论文《关于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辅音结构》。还有专门讨论该语族语言中常见的词尾元音弱化与脱落、词中元音脱落、元音顺同化、元音逆同化、元音鼻音化、元音增加现象、元音之演变、元音之演变,以及辅音脱落、辅音顺同化、辅音逆同化、辅音之演变、辅音k>q>h音节末的演变、辅音s>h>O之演变规则的论文《论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音变规则》。朝克于年、年在日本当客座教授时,先后在《日本青年语言学家学术讨论会》()、大阪大学《语言学研究方法论讨论会》()、日本北海道大学《语言学理论讨论会》()、日本九州大学《语言学会》()以及日本《青山语言学报》()上用日文发表《关于通古斯诸语语音结构特征》、《论通古斯诸语语法词缀音变规则》、《关于通古斯诸语词缀形态语音变化》、《阿尔泰诸语形态语音论》、《关于通古斯诸语语音结构特征》等学术论文。这些论文里都论述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音结构关系及其特征、极其特殊而独特的音变内部规则、可变性词缀的语音变化现象、语音形态论等学术问题。
再说,朝克还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的某一语音关系及其结构特征展开过比较研究。他在《鄂温克语和满语同源词元音对应规律》一文中,提出鄂温克语和满语的基本词汇里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它们在语义结构和语音形式等方面均有很高的共同点,尤其是在所表示的语义结构方面有着相当高的一致性。不过,在语音形式方面出现了不少有规律的音变现象和区别性特征,所有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语音对音现象的分析作出全面科学阐释。文中,主要从鄂温克语长元音同满语短元音的对音、鄂温克语短元音同满语短元音的对音、鄂温克语短元音同满语复元音的对音、鄂温克语词首辅音同满语零辅音的对音、鄂温克语辅音同满语辅音的对音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这两个亲属语言的元音对音及其辅音对音规律。另外,在他的《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语音对应关系》一文里,对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词汇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是满通古斯语族中最亲近的两个语言,这两个语言的同源词达到86%以上,有着相当整齐而规范的语音对音规律。朝克分析了元音对应现象及其规律,包括短元音对应、短元音同长元音的对应、复元音与长元音的对应,以及单辅音的对应、零辅音同单辅音的对应、复辅音同叠辅音的对应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鄂伦春语和鄂温克语共有的语音系统及音变规律。
毫无疑问,他的这些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音研究成果,不仅充分论证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语音系统、语音结构特征及其复杂多变的语音变化规则与语音和谐原理,同时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音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客观详实性和科学性。
二、朝克的满通古斯诸语词源研究与词汇搜集整理的成果
朝克在他的力著《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源研究》中,对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以及女真语的三千余条基本词汇的来源,从词源学、构词学、词汇学、词用学、词汇变异学、词汇接触学等理论视角,对它们的词源问题展开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难点最大、涉及历史最长、语音和词义结构最为复杂的词源问题展开多视角、多层面、多范围、多方法论的理论探讨,进而科学论述了这些固有词的词源关系、音变规律、词义结构、使用特征等。同时,论证了其中出现的同语族语言、同语支语言、不同语言间存在的同源词。还科学阐述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同源词与蒙古语族语言间产生的复杂多变的历史渊源关系,以及不同程度、不同内涵、不同规则的音变现象等。弥足珍贵的是,通过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源研究,探索出濒危语言或严重濒危语言词源研究的一条全新意义的研究方法。即对濒危语言词源研究,要紧密结合同一语言的方言土语间、同语支语言间、同语族语言间、同语系语言间、同一地区语言、同一家族语言间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有说服力的词汇词源资料基础上作研究。同时,提出对于濒危语言或严重濒危语言展开词源研究时,必须要紧密结合濒危语言及其严重濒危语言词汇的实际特点,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不同理论办法、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关系、不同民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伦理道德、不同心理素质、不同生存环境和地域自然环境,还要充分考虑到其他亲属语言词汇间出现的同源、共有、接触、借用关系,还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及早期词汇调研成果的重要性。
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源研究》一书中,朝克首次从词源学理论角度对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历史及其来源研究、词汇历史比较研究、词汇变异研究、语言发展史研究、语言文化学研究,以及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与蒙古语族语言,乃至阿尔泰语系诸语起源、历史关系、接触与影响、发展及变化研究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北方诸民族历史文化脉络的梳理,以及悠久而深渊历史文化的科学阐释,均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和效益。进而为濒危语言文化的抢救保护,不断强化语言文化安全等,同样都能够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专题性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的论文。比如说,他在《民族语文》上发表的《论满通古斯诸语的》一文,论述了满通古斯诸语同源词()“天官”>“天皇”>“天神”)的产生历史以及语音结构特征、构成原理、音变规律、词义内涵、语用关系等。再说,他在《日本学习院大学语言讨论会》??及《中国民族语文研讨会》()等国内外学术讨论会上,先后发表《通古斯诸语的拟声拟态词》(日文)、《通古斯诸语的后置词》等论文,专题分析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拟声拟态词及后置词,从而对于人们科学把握和认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虚词类词的历史来源、结构特征、语义关系、使用规则及其原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在这里,还应该提到的是,朝克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固有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共有词汇的田野调研、搜集整理工作方面做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鼓舞人心的学术业绩。众所周知,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整体上进入濒危或严重濒危状态,所以每一种语言已经丢失了大量固有词汇、早期词汇、基本词汇、共有词汇等,取而代之的是新词术语或数量可观的借词等,这使他们原有的词汇系统变得不伦不类、残缺不全、支离破碎。毫无疑问,在这种现实面前,要搜集整理这些语言的本民族基本词汇就显得十分艰难。不过,经30与年年的艰苦卓越的努力,走过使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所有村落,搜集到数量可观的该语族语言的早期词汇等。此基础上先后在国内外编写出版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比较》()、《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基本词汇》(日文,)等。其中,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比较》中,将女真语、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六种语言的余条基本词汇进行了比较。不过,这些词汇中,也有从汉语、蒙古语、俄语等早期借用的个别名词术语。在第二本《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基本词汇》()只是收入了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五种语言的0余条固有词。尤其可贵的是,他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比较》中,除了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六种语言词汇进行比较的同时,将这一余条词汇同汉语、英语作了对比,书的后页还附上汉语、英语索引及其满通古斯语族六种语言的词汇索引。应该说,这六种语言词汇索引,事实上就是一本本单列的单一语言的词汇集,各自具有特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至今还未公开出版发行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等的词汇内容如此丰富、数量如此之大的基本词汇集的情况下,朝克的这三本词汇索引无疑填补了这一缺憾,同时给学术界从事满通古斯诸语词汇研究,乃至对阿尔泰诸语及东北亚诸民族语、北极圈诸民族语词汇比较研究和对比研究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词汇资料基础,由此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研究事业。毋庸置疑,所有这些工作,对于该语族语言词汇的搜集整理、抢救保护、永久保存、资料数据库的建立等均会产生十分现实而长远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三、朝克的满通古斯诸语语法研究及成果
朝克对于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法研究学术成绩,集中体现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比较研究》一书里。该成果的第三章,关于形态变化语法现象的比较研究,用十个小节全面系统论述了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名词类词的数形态、格形态、人称领属形态、级形态变化现象及其内部规律,以及动词类词的态形态、体形态、式形态、副动词形态、形动词形态、助动词形态变变化现象及其内部规律。他在书中明确提出:(1)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复数形态变化语法词缀有;(2)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格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分:主格、领格、确定宾格、不确定宾格、与格、位格、不定方位格、造格、从格、比格、方向格、方面格、有格、所有格、离格、有格、经格、共同格十八种;(3)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人称领属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分人称领属单复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单复数反身领属。同时,认为满语已失去人称领属形态变化现象。再说,在满语、锡伯语、赫哲语很少见到反身领属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只有在鄂温克语及鄂伦春语内保存较完整;(4)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级形态变化语法现象中有一般级、次低级、低级、最低级、次高级、高级、最高级七种。其中,一般级、次低级、低级、最低级、次高级有约定俗成的形态变化语法词缀,高级要用重复名词类词首音节之形态变化手段等表示,最高级则用在名词类词前使用程度副词的形式表示;(5)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态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分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共动态、互动态五种。其中,除主动态之外,像被动态、使动态、共动态、互动态均有特定形态变化语法词缀来表示;(6)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体形态变化语法现象有开始体、进行体、未进行体、中断体、一次体、多次体、反复体、执行体、延续体、持续体、假充体、愿望体、完成体、未完成体十四种等。他还指出,以上提到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体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在不同语言里使用程度有所不同,有的语言里出现得多,有的语言里出现得比较少。并且,基本上均用特定形态变化语法词缀来表示;(7)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式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分陈述式、祈求式、命令式、假定式四种。这四种式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内部还有不同程度的时、数、人称的区别;(8)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副动词形态变化语法现象涉及联合、完成、延续、让步、条件、紧接、并进、界线、立刻、趁机、目的、前行、渐进、终极、结果、因果十六种附属语法内涵及其关系;(9)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形动词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包含现在时、现在将来时、过去时三种;(10)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助动词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及其语法内涵表现在否定、肯定、判断、应许、能愿五个方面。在该书中,他对名词类词及动词类词的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做了详细而全面的分析研究。更可贵的是,对于所有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均一一进行了举例说明。在朝克看来,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语法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态变化结构系统。在每一个语言内,演化出的实际情况虽然有所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共性化成分或共同要素占绝对优势。
朝克还曾在《内蒙古大学学报》上刊发过专门讨论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级形态变化语法现象的论文《论满通古斯语形容词的级》。该文以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使用级形态变化语法现象最多的形容词为例,充分论证了层级鲜明、结构严谨、自成体系、复杂多变、内涵丰富的级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在他的另一篇论文,也就是在《满语研究》上刊发的《论满通古斯诸语格形态及其功能》()中,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名词类词分类最细腻、最复杂、最系统的格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展开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
四、朝克的满通古斯诸语语言全面综合分析研究的成果
朝克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进行全面研究的科研成果除《满通古斯诸语比较研究》之外,在其他相关专著或论文里也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展开过综合性讨论。比如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社科院重大项目成果、国家教委项目成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国语言地图集社科出版社》()、《中国民族题图集》()、《20世纪阿尔泰诸语研究》()、《阿尔泰语言学导论》()等里,朝克都全面分析论述过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另外,在他发表的《中国民族语言研究》()、《阿尔泰诸民族语言文化共有特征》()、《阿尔泰诸语研究及方法论》()、《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国满通古斯诸语研究》()、《中国的满通古斯诸语》、《关于21世纪的中国满通古斯诸语研究》(英文,)、《关于国际通古斯学研究》()、《关于满通古斯诸语的分类及其特征》()、《论满通古斯诸语的历史研究》()、《论满通古斯诸语研究的理论意义》()等中,也不同程度地论述过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结构特征、分类原理、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理论方法、研究价值与意义。特别是,在他于年出版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史论》中,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评论了古今中外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语音、词汇、语法、方言土语、文字、文献资料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他主持并参与有关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的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课题。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类型学研究》(-)与《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嗓音研究》(-)、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各民族语言音档》(-)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文献数据库系统》(-)、中国社科院A类重点项目《中国语言接触研究项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世界语言报告》()、日本北海道大学文部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日本东北大学国际合作项目《古代通古斯研究》(-)、日本东京外大项目《通古斯诸语句子结构类型》(-)、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北方(通古斯)民族古代字研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满通古斯诸语现状》(-)、加拿大语言研究中心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研究》(-)、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民族语言简介及音档》(-)等。在这些国际国内重大课题成果中,朝克都撰写完成了满通古斯诸语类型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嗓音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音档、满通古斯语研究文献数据库、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接触关系研究、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现状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简介及音档等科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范围分析研究科研工作任务。这里提到的国内外课题,无论是朝克主持还是参与,都无法否定他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或者说他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这些项目,以及项目成果涉及到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都有它的侧重点,都代表满通古斯语族研究的某一重要方面,从而具有了很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同样具有很强的学术代表性、权威性和引领性。不过,这些国内外项目,只是朝克主持或参与项目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与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密切相关的项目及成果。
五、朝克连续三次成功召开国际满通古斯学术研讨会
朝克以他的辉煌学术成绩和学术地位,赢得了国内外学术同行和相关学术界的肯定与赞誉。这也是他能够成功召开三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重大学术讨论会的基础和原因所在。自从年开始,到年的15年时间里,朝克更深入、更广泛、更强势地推动国内外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研究事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在此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及科研局、外事局的有力支持下,先后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召开三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讨论会。每届的国际会议都有朝克主持和亲自部署安排,都有名到左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有名以上专家学者宣读有关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从而在国内外满通古斯诸学研究,包括阿尔泰学研究,东北亚诸民族语言文化学研究、北极圈诸民族或族群语言文化学研究等学术领域,均产生深远学术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
那么,首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于年9月10日至12日期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召开。而且,这次的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内蒙古鄂温克研究会、内蒙古鄂伦春研究会协办形式举行。会议主题为满通古斯诸民族的语言文化及其发展,主要探讨我国历史上的女真语言文化及满、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体质人类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十分广泛领域内的学术问题。同时,还对满通古斯诸民族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以及国内外相关民族间的语言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比较研究、对比研究。在这次会议上,除了我国的满通古斯学专家学者之外,还来自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匈牙利、芬兰、荷兰、瑞士、挪威、韩国、蒙古国的余名满通古斯学专家学者出席,有名专家学者宣读了精心准备的学术论文。这也是,在我国有史以来,首次召开的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交流讨论会。
第二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于年8月26日至28日期间,同样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召开。会议由朝克主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日本国东北大学国际通古斯研究会、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内蒙古鄂温克研究会协办形式举行。会议收到余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涉及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沿革、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文学传说、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科技教育、体质人类学等学术研究领域。不过,也有从比较学、对比学、接触学、语言学、文化学等诸多学术视角,讨论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化同周边民族、东北亚诸民族、北极圈诸民族或族群语言文化及其它诸多学术问题的论文。在这次的研讨会上,出了我国满通古斯学专家学者之外,还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芬兰、荷兰、日本、韩国、以色列、蒙古国等国家的满通古斯学专家学者余人出席了会议,并有名与会专家学者先后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发表了论文。
第三届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同样在朝克的精心部署和主持下,于年8月10至11日期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与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研究院协办。会议主题是“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第三届学术讨论会暨满通古斯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会议以满通古斯诸民族为核心,广泛涉及蒙古语族诸民族、突厥语族诸民族、北极圈和东北亚诸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思想哲学、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民俗习惯、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学术问题。同时,也讨论了满通古斯诸民族及阿尔泰诸民族、东北亚、东亚诸民族间产生的一带一路战略伙伴关系等。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爱沙尼亚、蒙古国和我国的名满通古斯学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国际研讨会,并有名专家学者发表了为本次会议准备的学术论文。
毋庸置疑,在我国先后三次举办的国际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不仅达到了国内外满通古斯学专家学者的广泛而深入学术交流的目的,同时不断在更广泛学术领域拓展了满通古斯学研究视野、研究思路、研究范围、研究理论,扩大和加强了国际满通古斯学研究队伍、研究力量、研究学科、研究势力。同时,也扩大了我国满通古斯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强有力地宣传了我国在满通古斯学研究领域取得的辉煌学术业绩,更广泛领域交流了国内外满通古斯学研究最新成果、最新理论观点,进而积极推动了我国及其国际满通古斯学。
总而言之,朝克是我国优秀的民族语言文化学专家,是国内外满通古斯语言学界著名专家。他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语言天赋,以及扎实高深的语言学功底,在青年时期就在满通古斯诸语研究做出过突出成绩。中国语言学泰斗马学良先生曾高度评价他:“朝克运用比较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方法,对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语音和形态体系两大难题进行精辟、客观论述,科学阐述和论证了其共性和不同特性,构拟出满通古斯诸语原始语音系统和形态体系全貌,明确提出了语言分类原则和系属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朝克同志在研究中结合共时和历时等诸多研究方法和新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判断、验证,写出了符合中国语言实际的研究专著,建立了满通古斯诸语比较研究的理论体系。”在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后,他一如既往潜心研究,将视野放得更为开阔和长远,特别是他那厚重而极具代表性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比较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史论》、《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源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比较》四本书的出版,充分证明我国在世界满通古斯学研究领域所处的领先地位,以及具有的权威性、引领性、理论性。另外,朝克也有不少从民族性、宗教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角度撰写完成并发表的学术成果。比如说,《论通古斯诸语及文化》(日文,北海道大学,)、《中国东北(满通古斯)诸民族宗教信仰》(日文,日本神奈川大学,)、《中国通古斯文化及其社会价值》(英文,赫尔辛基大学,)、《(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日文,北海学园大学,)、《早期通古斯语言文化特征》(日文,日本东北大学,)、《论(满通古斯诸民族)人名与文化关系》(日文,大阪外国语大学,)、《论(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中潜在的民族文化性》(日文,日本筑波大学,)等等。同时,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访问期间,还给研究生开设《满通古斯语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形态论》、《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满通古斯诸民族历史宗教与语言关系学》等课程。完全可以说,他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研究、国内外重大课题的主持和参与、各种学术讲座和人才培养,均为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不断拓展学术研究领域、不断走向世界、不断打造出中国品牌和中国理论,不断强化中国在此学术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而发挥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注释:
1.朝克著,《满通古斯诸语比较研究》,民族出版社,年。
2.朝克著,《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3.朝克著,《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4.朝克著,《满通古斯语族语言词汇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5.朝克著,《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基本词汇》(日文)日本北海道大学,年。
6.朝克著,《通古斯诸民族及其语言》(日文)日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年。
7.表示元音音素,表示辅音音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杰(北京大学教授)、娜敏(呼伦贝尔大学)
报网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
年9月18学术资讯,重点文章推荐
?关于国家文化品牌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考
?风险责任研究提升灾害治理水平
?关系性:理解国际*治的一个维度
?“文化+”创新驱动社会发展
?不断深化科技法学研究
?不忘初心珍惜青春不虚度大学时光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