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725/o4vo7kq.html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个放牛娃正骑在黄牛后背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着。
放牛娃很想捕捉正在嘎嘎叫的鸣蝉,突然之间就闭上嘴,马上站起来了。
袁枚,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美食专家。袁枚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到了祖父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了。但袁枚天资聪颖,少年时即具有才名,23岁考中进士,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做了几年的县官后,厌倦了官场,遂辞职还乡,归隐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并广收门生授课。他与大学士纪晓岚相媲美,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热爱生活,弃官后“小住仓山畔,乐悠悠三十年”。他写的诗歌多数为文人的闲情雅致,新颖夺目。有一天,作者在家旁边看到一个放牛娃正骑着牛,乐悠悠地唱着歌,突然之间听见知了的叫声后,马上刹住歌唱,悄然无声地打算捕捉蝉。这一幕情景吸引了他,禁不住诗兴大发立即作了此诗。
这首诗的首句平平而起,不露痕迹。第二句曲调忽然高昂,节奏忽然加速,进而产生了一个高峰。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呆萌样子和愉悦心境,“骑”字直接的写出了牧童的动作,“振”字则间接地指出他的心境。借助“骑”和“振”2个动作,把牧童哪种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心境和盘托了起来。他似乎完全沉醉在美丽风景当中,可以说不晓得世上还会有“烦恼”两字。正由于内心欢悦,才禁不住引吭高歌,甚至于“振林樾”。
三四句依旧是延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衔接,是作势。写放牛娃的心理状态,交代了他“闭口立”的缘故,同样是整诗的转折点。第四句,风云突变,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嘎然而止。“突然之间”这词,把这一放牛娃发现树枝上鸣蝉时的激动心境和机敏性子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起来。“突然之间”产生了转变: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转瞬间神态描写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2个动作,则把这一放牛娃天真的神态描写和小孩子式的机敏勾勒得惟妙惟肖。整诗纯用描写手法,牢牢抓住小牧童一转瞬间的表现,真实地写出小牧童非常调皮的特性,给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呆萌。
这是一首体现儿童生活的诗文,作者在诗里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场景。作者先写小牧童的运作,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气派,何其自由散漫、骄纵;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抬头望鸣蝉的神态,看起来非常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转变,写得既忽然又自然,把小牧童活泼可爱、好听多事的形像,勾勒得惟妙惟肖。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变化中取得了极大的表达效果。诗的言语,清楚如话,朴实无华,非常有情怀。置于接下来的动静,小牧童如何捕蝉,捕到了没有,作者了没有写,交给大家去感受、去遐想、去思索。
这首诗借助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勾勒,直接的表达生活的感受,看起来闲情雅致,实际上寄寓情思。而且这首诗不顾及平仄格律,活泼随意,言语浅显明了,形像自然生动有趣。综观整诗,它所勾勒的和平、宁静和唯美如画的乡村美景,所勾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体现了诗人追求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