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接到来信
已经几十天没有下雨了,树叶似乎也中暑了一般,无精打采的耷拉着,一动不动的,几声知了嘶哑的叫声,令人感到更加的燥热。山上的鬼子,似乎过惯了寨子里的生活,很少下山,只是过段时间从城里回来一批鬼子和二狗子送一些补给什么的,老百姓也就基本上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柱子和大春来到云生的家里,进院径直走到厨房里,分别拿起葫芦水瓢舀起一大瓢水,咕咕咚咚喝了下去,把剩下的一点水往头上一浇,顺手边抹脸上的汗边上云生屋里走去。
云生娘见到,便从正垌屋里走出来,“二柱和大春来了,赖孩儿在屋里呢,去吧!”
“婶子,以后可不能叫俺队长赖孩儿了,叫云生,要不,别人会笑话。”二柱笑着说。
“柱子说的对!婶子,可不能再这样叫了!”大春又接了一句。
云生娘也笑了笑,“臭小子,教训起你们婶子来了,行,听你们的,以后我儿子就叫云生。”然后朝屋里喊了一句,“赖……”见柱子嬉皮笑脸的又瞪了一下,接着说:“云生,你们谈事,我出去串串门。”便走出了家门。
柱子和大春进入屋里,有一阵凉气袭来,顿时打了一阵冷战,慢慢回过神来,见云生躺在床上,脸上盖着一个湿毛巾,一动不动。柱子赶紧走到跟前,扯去毛巾,急切地问:“哥,你咋的了?”
云生夺回毛巾,“干啥?正在琢磨事呢!”继续搭在脸上。
“琢磨啥呢,给大春俺们讲讲。”柱子急切地问。
云生起身坐下,把毛巾仍在床头上,若有所思的说,“你们听说没有,离咱们不到二十里的地方,有个成庄的地方?”
“知道,俺还有家亲戚,住在邻村,听说被土匪祸害了,死了不少人。”大春接道。
“这个村也建立有我们的队伍,只可惜队伍还没有壮大,犯上了卧龙山一股姓席的土匪,据说这伙土匪足有几千人,应把一个村上千人给祸害了,幸存的没有几户人家。”云生沉重地说。
“哥,你怕了?”柱子问道。
云生马上火了起来,“怕个球,我是在想我们要想更好的办法来保护群众,同时要想办法壮大自己的队伍。”
柱子和春生盯着云生点点头。
“卧龙山的土匪人数众多,肯定会继续祸害相亲的,我们要做好应对。你们赶快去找到大川和二虎子,通知群众在个山寨、躲兵洞、溶洞等藏身的地方囤积好粮食,也要增加人手放好梢,一有风吹草动,赶紧通知乡亲们躲避。”
“是,俺们现在就去。”柱子和春生很快离开了。
刚到第三天,听到各山头锣声响起,伴随这一阵呼喊,“胡子来啦!胡子来啦!”
此时,云生正在郡王沟巡逻,大川气喘吁吁的跑到云生面前,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哥,土……匪……来…….了!”
“慢慢说,说清楚一点!”云生下意识抓住了腰里挂的手枪。
大川平息了一下情绪,慢慢的说,“土匪来了,正从南边赶过来,已经到迎水阁了,足有五六百人,还有百十人骑着马!”
“乡亲们躲得怎么样了?”
“柱子、大春、二虎子他们正在带领乡亲们就近转移,估计很快就会转移完。”
“这里离寨子远,躲兵洞要想起用还需一段时间,大川,石头,遂福跟着我,断后。”
说起郡王沟的躲兵洞,其实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躲兵洞,当地人叫它天洞,因其筑于土崖之中,具有隐蔽性而得名。洞体始建于明末,清咸丰年间,当地乡绅王成林为了躲避土匪的的扰乱,出资修建完善,并在躲兵洞正上方土崖之上筑有土寨一座,用于瞭望和观察敌情,至此,整个防御结构基本成型,成为随后百余年当地村民避难场所。躲兵洞共有洞体十多个,可供数百人躲藏。每个洞长两丈米、宽和高将近一丈,洞与洞之间各有小门串联,每个洞临土崖一侧均有一个方形或圆形小孔,用于瞭望、放置土炮、土枪。躲兵洞入口位于土崖下小河旁的石缝中,河道上设有木板搭制的“天桥”,遇紧急情况,用石块、泥土迅速填塞土崖东侧河道,待村民躲入后拆除,河水上涨,入口便藏于水下。洞中还修有环形小道,从入口处出发,沿洞内一圈不用回头,仍能走到入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群众疏散。洞内入口处、洞与洞相连处仅一人能够通过,并设有陷阱,平时铺有木板,来敌时撤掉木板并进行伪装,达到防御、威慑敌人的目的,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云生带着大川、石头和遂福待所有村民都进入洞内后,迅速阻住了土崖东侧的河道,拆掉天桥,推入洞内,渐渐的洞口淹没在潺潺的河水之中。土匪骑着马肆无忌惮的来到了土崖前,开了一阵乱枪后,下马进入到各家各户,不想一无所获,出来时看到一个土匪头子在嘀咕什么,只听到:“真他妈的扫兴,连个毛也没找到,弟兄们,咱得不到,就烧了这帮穷鬼的窝。”只见土匪们再次下马,准备烧房。
云生朝大川伸了一下手,大川看到后立马把一支步枪递到云生手中,云生一只手拿枪,另一只手拉动了枪栓,子弹上膛,从瞭望口瞄准了那个土匪头儿的脑袋,扳机一动,只听“啪”的一枪,土匪头应声倒地,其他土匪应声倒地,惊慌地端着枪朝四面乱指着,其中一人“弟兄们,有埋伏,快撤。”一群人带着尸体落荒而逃。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有一群土匪回到这里,四下望了望,朝土崖上的宅门楼子扔了两颗手榴弹,乱枪打了一阵子,登上寨墙,四下搜寻,一无所获,就离开了。
四五天之后,据说听说一个土匪三当家的到方山寨上会了会山田之后,带领队伍离开了方山。
一天下午,柱子高兴的来到云生家中,进门见到云生就问:“云生,你猜猜谁来了?”
云生一脸疑问的站了起来,向外张望。这是从门外快进一个人,云生心头一惊,赶紧握住对方的双手,“友坤叔,您咋来了,徐队长有什么任务吗?”
友坤笑了笑,“臭小子,没事我就不能登三宝殿吗?”
“该登,该登。”云生摸摸脑袋说。
“说实话,确实有事情,不过你要先看看这封信。”友坤从肩袋夹层里里小心翼翼抽出一封信,交到云生手中。
云生接过信后,看到信封上赫然写着“云县方山区王云生同志收”右下角写着兄:艾学林。心中一阵狂喜,不自觉手竟然抖了起来,激动地对周围人说,“林子哥给我来信了,林子哥给我来信了!”
“云生,别顾着光高兴了,赶紧看信,赶紧看信。”友坤拍拍云生肩膀说。
“对!对!”云生边说边打开信封。
“云生吾弟:不觉相别已有八年,兄虽身在外,但甚为挂念。但不将日寇逐出中国,兄不敢有丝毫回乡之念,只有祝福弟以及我的父母、婶子以及家乡的革命同志一切安好!
目前,山东的抗日形势一片大好,彭老总组织了百团大战,消灭了不少鬼子…….下一步,估计八路军会派出部队深入豫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弟要积极联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不断壮大革命队伍,积极主动打硬仗,让日本鬼子为他们的侵略付出沉重的代价!
……”
看完信后,云生再次拉着友坤的手,“叔,八路军什么时候到这里,徐队长有什么指示没有?”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为了配合好八路军先遣支队进入豫西,给鬼子以沉重的打击,徐队长要求,各小队到积极动员当地群众,争取更多人的支持,逐步壮大革命队伍,开展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从而达到消耗敌人、消灭敌人的效果。”友坤又把云声喊到一边说,“八路军来到这里之后,有可能会进入正轨序列,或者成立武工队,你可要提劲把队伍带好,要在保存实力的基础上,争取多打一些胜仗,在战斗中磨砺队伍。”
“叔,你就放心吧!绝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重托。您给徐队长捎句话,方山区小队会尽快提高战斗力,让鬼子和二狗子来到方山去就别想走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