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zgwq04e/1
前一阵,有位重庆女孩因为高考成绩优越,想填报北大。可是女孩的妈妈却因不愿意让她离家太远,逼她就近念书。
俩人大吵一架后,女孩一气之下躲到奶奶家,妈妈急得跳了嘉陵江。好在民警及时赶到,把妈妈从水里救了上来,才没有大事发生。
高中毕业的孩子,也已经十七八岁了,按道理已经成年了,可因为妈妈的一句不放心,连自己理想的大学也不能填报,实在可悲。
这位妈妈对孩子与其说是爱,不如说就是赤裸裸的“控制”,剥开“母爱”的外衣,会发现内心早已被“控制欲”和“占有欲”所占满。
很多母亲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财产,孩子的一切都必须由她掌控。吃什么食物最有营养,读什么学校最好找工作,甚至连孩子找男女朋友都要横加干涉,否则就会寻死觅活。
她们把“爱”当作一种武器,“我这么爱你,你怎么能不听我的话”,以母爱作为“要挟”,换来孩子的顺从。
在这样境遇下长大的孩子,常常没有自我,他们被母亲的爱压怕了,即便有一天离开了母亲身边,这种阴影也挥之不去。
2
影视明星胡歌,自小就多才多艺,在幼儿园就考入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14岁成为上海教育电视台的中学生主持人,24岁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同年在仙侠剧《仙剑奇侠传》中塑造了“李逍遥”一角一炮走红,深受大家喜爱。
可是,这位女孩眼中的男神,在接受访谈的时候,却经常说自己“自卑”、“不自信”、“谈恋爱没有两把刷子”。
对于“性格缺陷”,胡歌解释是妈妈习惯以打击和施压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
可是,从胡歌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母亲在他的成长中居于绝对的掌控地位,也是让其被外界诟病“妈宝男”的主要原因。
胡歌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坦言,在20多岁时,为了顾全大局和未来,只要妈妈不喜欢的女生,他都会放手。
年底疑似又因为母亲而分手,他喝醉了发微博:“不是累趴下,就是喝趴下。我不会爱了么?我到底在干嘛?如果明天去领证,你们会祝福我吗?眼泪狂飙的夜晚,我为什么会做艺人?妈妈你开心吗?我尽力了!”,满是心酸与无奈。
虽然微博很快被删除,但依然能看见胡歌在妈妈的“管控”下,虽然成功,却充满自卑、痛苦和委屈。
子女谈婚论嫁,家人意见虽重要,但也极少像胡歌这样,妈妈握有决定票。
“一切我说了算”的父母,往往对应着问题子女,他们以“爱”之名,肆意伤害着无处可逃的孩子的身心,却不自知、自悔。
3
前几年,家里养了几条小鱼,过了很久都没有怎么长大。我一直认为,这些鱼儿应该就是长不大的那种。
有一天,调皮的儿子把小鱼儿们“放生”到小区的供观赏的池塘里,没想到过了不久,这些鱼儿竟然越长越大。
这些小鱼长不大的原因竟是被禁锢的自由,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开始用他们所谓“正确的道理”来帮(管)助(控)孩子,却忽略了他们真正的需求,剥夺了他们本应该自己思考和锻炼成长的机会。
两岁了,尝试自己穿衣服,背带扣都要让父母直接代为扣好;
六岁了,要写作业了,父母又进入监督作业和怒吼模式……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孩子们被父母的“好心好意”、“正确理念”剥夺了探索的乐趣,自由成长的空间,只能被动接受家长的安排。
父母们也许不知道:
两岁的孩子不光能穿衣服,扣扣子,还能扔垃圾,可他们总以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干得了这种“家务”呢?又一次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探索的机会,甚至导致行为能力的退化;
孩子们长大了,父母依然不相信孩子可以自觉地完成作业,认为没有他们的监督,一定会消磨怠工。
这些度无死角的监控,更是一种越界,除了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的痛苦,并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父母们更不愿意相信,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拥有滑铁卢硕士学位的48岁海归,却还要依靠82岁重病老母亲补贴;
北大学霸,在学校深度自卑,害怕人际交往,拉黑父母12年……
一桩桩痛心的案例足以证明:所有你替孩子走过的路,最后都成了坑。
中国人聊天,最常听到的一句抱怨是:“我都是为了他好,却好心没好报。”
事实上,人都渴望爱的流动,好心自然会有好报,如果没有好报,说明那并不是真的好心,只是没有界限的控制,是想要控制别人按照“我认为的正确道理”生活,必然会遭到反噬。
4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规定我在何时做作业,何时看书,周末必然是要在家复习功课的,电视也是绝对不允许看的。
每当我被逼着在家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椅子上有万根钢针在扎我的屁股,坐立不安。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我也不例外。为了躲避父亲的管控,我经常溜出去和小伙伴一起打鱼摸虾,一起抓知了、掏鸟窝。这种时刻,才是我无比自在和快乐的时候,童年的美好记忆依稀都停留于此。
后来我上了初中,父亲调离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工作,在家的时间变少了。没有了父亲的管控,我获得了自由,可以自己决定何时学习,何时玩耍,内心居然变得畅快。
看电视的时候总算不用偷偷摸摸的了,在外面疯玩回家,也无需再担心受到父亲的责罚和冷遇,那段时间,带给刻骨铭心的快乐。
父亲后来跟我谈心,说起那段时光,他说他很担心疏于管理会让我堕落。然而,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每每我尽情玩耍之后,精力得到释放,心情回归自然,总有一股神奇力量让我去学习。
奇怪的很,玩耍过之后再坐上学习的椅子,好像再也没有坐如针毡的感觉了。脑子像上了发条,学习效率奇高,成绩突飞猛进。
这个学习习惯依然保持到我读完大学、研究生,直到参与工作仍然没有变过:在闲暇时刻,放飞自我;在学习和工作中,聚精会神,保持高效。
随着年纪的增长,总是怀念童年的美好,所有的事情与自由自在地玩耍比起来,都要逊色许多。自由,带给孩子的是最真实的快乐。
5
影视明星刘烨的儿子诺一,在《爸爸去哪儿3》里一张嘴就是孙悟空、观音菩萨、最炫民族风、BB机。
忽而是忧郁气质的法国混血小王子,忽而是满嘴东北大碴子味的农村留守儿童,满屏都能感受到他的天真快乐、懂事还有无穷的想象力。萌萌蠢蠢的他也是圈粉无数。
说起教育经,刘烨是这样说的:“我自己是自然成长的类型,希望儿女们也能自然生长成我的样子。”
谈到儿子未来的兴趣,刘烨说“他喜欢跳舞,我送他去舞蹈班学。还喜欢功夫,也送他去学功夫,就看他自己喜欢什么。”要是他特别想当演员还是会支持,“但是基本方针是反对,跟我爸爸当初反对我当演员一样。我跟孩子会讲清所有的利弊。”
也许,正是由于他这种自由和信任的“放养模式”,让孩子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充满想象力。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无为而治”的教育思想,与刘烨自由成长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教育子女方面要真正做到无为而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一定要在家里营造一个民主的环境,比如说可以什么事都跟孩子商量着来;
二是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在对待孩子学习乃至生活上,他们喜欢哪一门功课,考试分数如何,兴趣爱好,花费多少精力和时间等等,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交由孩子自己做主即可。
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