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衢州八旬老太采草药,要给上大学的孙子交学 [复制链接]

1#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盛伟文/摄

8月21日上午,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方家桥头村异常闷热。

80岁的老太翁荣娇在杂草丛中拔着一种叫“地锦草”的草药,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为了给大二的孙子阿刚(化名)赚点学费,翁荣娇常年在拔草药捡知了壳赚钱。

阿刚8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失联,由翁荣娇和老伴带大直至考上大学。

“这些年,政府和社会上的好心人都帮了我不少忙,我能动得了都愿意赚点钱给孙子交学费。”翁荣娇说。

(图:爱心人士和翁荣娇夫妇)

●采一天药,只能赚几元钱

从衢州城区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达衢江区云溪乡方家桥头村。

村里最破的一栋平房就是翁荣娇和老伴童樟树根居住的房屋,这间水泥房已经建好31年了,没有粉刷过,水泥墙上到处可见斑驳脱落的痕迹。

清晨5点,村里雄鸡打鸣,翁荣娇起床做饭。9年前,童樟树根患上了哮喘,稍微一运动就会喘不过气来,如今84岁的童樟树根已经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孙子阿刚去年到温州上大学后,两老口吃得就非常简单了,煮点稀饭,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掐一点时令蔬菜就一日三餐对付过去。这个时节,红薯藤是翁荣娇和老伴经常吃的菜。

吃过早饭,翁荣娇在菜地里锄地摘菜,童樟树根坐在房前的板凳上陪翁荣娇聊天。村里人说,老夫妻虽穷,但感情一直很好。

拾掇完菜地后,翁荣娇走进杂草丛生的荒地找草药,这个时节,一种叫“地锦草”的草药漫山遍野地疯长,草药晒干后有人上门以2元一斤的价格来收购。

地锦草很多,但都在杂草中,翁荣娇不得不用手扒开杂草用力扯地锦草,杂草锋利的叶片常常会割伤翁荣娇的胳臂。“已经习惯了,都是小伤。”

满满一篮子地锦草事实上才4斤,这是翁荣娇一个上午的采药量。下午吃过午饭后,翁荣娇还要采4斤。

8斤新鲜地锦草晒干后只有4斤,也就是说,翁荣娇采草药每天大约能赚8到10元钱。

翁荣娇说,每个季节都会按照收购商的要求去采药:掉在地上的青橘子、知了壳,以及各种时令草药。“都是别人嫌麻烦钱少不愿意干的活。”

●儿子去世儿媳失联,她抚养孙子上了大学

翁荣娇8岁那年父母双亡,到邻村的童家做了童养媳。没念过一天书的她至今尚不能听懂普通话。

翁荣娇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身体都有残缺,都没娶上媳妇,连糊口都难,更不用说赡养父母了。

二儿子身体健康,生前在当地的一个水泥厂做苦力,找到了老婆,还给翁荣娇添了个孙子阿刚。

年,二儿子在一次事故中遇难,儿媳随后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

那一年阿刚7岁,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翁荣娇和童樟树根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抚养阿刚的责任。

童樟树根种点橘子,翁荣娇种点菜,日子过得清苦平实。

阿刚很聪明,成绩一直很好。翁荣娇将阿刚得的奖状全部糊在堂屋里的一面墙上,至今那面墙上依旧贴满了奖状。

阿刚上初一的时候,童樟树根患上了哮喘。翁荣娇除了照顾阿刚,还要照顾老伴,而且还要赚点钱补贴家用。

靠着国家的补助、社会的帮助,以及翁荣娇的勤劳,阿刚去年考上了温州的一所高校。“等孙子出来工作了,我就熬出头了,还要撑几年。”翁荣娇说。

●感激政府和好心人帮助,她说“动得了还是要干活挣钱”

这些年,翁荣娇一家享受了政府的低保,此外还有公益组织结对帮助阿刚。“没社会资助,这个家也难以走到今天。”方家桥头村村主任童雪清说。

阿刚念初二时,衢州市衢江爱心联盟协会就开始资助他,一直到现在。

衢州市衢江爱心联盟协会助理会长余小琴女士说,协会在了解了翁荣娇老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后,协会决定结对资助阿刚,直到他大学毕业为止。“阿刚家里确实贫困,符合资助条件,是我们结对的主要原因,我们还感动于翁荣娇老人对生活的执着和乐观,我们愿意帮助这样永不言弃的家庭。”

村主任童雪清说:“虽然有社会的资助,但翁荣娇依旧是全村最穷的,没有之一,我们还是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帮扶一下这个家,让阿刚顺利大学毕业,让翁荣娇老人能歇息一下。

如今,暑期在家的阿刚在衢州城区打工赚学费,而翁荣娇在继续挖草药赚钱。“我很感激政府和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但我动得了还是要干活,自己赚的钱用起来踏实,好心人资助的钱,我会让孙子赚钱后还。”

(图:翁荣娇在荒地拔草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