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414/13533412.html龙腾南阳讯3年,公里,这是杨文磊骑行的时间和里程。3年,篇39万字,这是杨文磊写下的“骑行纪”。就这样,用骑行的方式,感受季节物候,踏访乡野地理,记录乡土人文,在四季的气息里——让灵魂和身体一起行走路上。
人都有自己的多面性。像杨文磊,中等身材,笑容平和,走路不疾不徐,说话亦不疾不徐,在城市里迎面走来,无论如何,你无法将他与运动,特别是那些需要挑战的运动联系在一起,比如冬泳,比如骑行。偏偏,这两项都是杨文磊已坚持多年的。所以,当他穿上骑行服骑着赛车时,即使你迎头撞上也很难认出他。
骑行的人很多,但不是谁都会用文字记录每一次的行走。3年多时间,骑行多公里,写下篇39万字,这是杨文磊的“骑行纪”,亦是他踏访的个人人文地理志。他去痖弦的故乡杨庄营,与诗人幼年的玩伴对话;他去唐河、新野、邓州,回望“闽营”这一历史人文符号;他骑行大运河,骑行南太行,骑行青海湖,也环县骑行走遍南阳……一年四季,工作之余,他一直在自在骑行、游目骋怀里踏访着、记录着。读读他的文、看看他的图片,好像自己也坐在乡野里,看连绵的山潺潺的水,想过往的历史人文,和那些花儿草儿对话。
用车轮丈量人文地理,每段路都有不同收获
杨文磊在市水利局工作,20多年来,他的业余爱好就是游泳。年,有人建议他试试骑行,这一试,便成了他另一项持之以恒的运动项目。
在他眼中,骑行是一种健康生活理念,也是感受乡土人文、乡野地理和物候变化的方式。很多村庄和山岭名字,原本都是地图上干巴巴的概念,通过骑行,那些地方就成为真实的走过,村庄、河流和山坡就多出了亲切感。去年他骑行南召转角石,从南阳市区出龙祥路一路前行,一个个乡村,一处处田园,都在骑行中擦肩而过。转角石山路不好走,他决定推着车子上去,“中间隔着两座大山,当地人分别叫作小十八盘和大十八盘。等到真正推车上山的时候,才真切感受到山路的陡峭……上山的时候,不但要奋力推行,更重要的是还在担心着脚下站立不稳……”不仅是转角石,还有神仙崖、二郎船、分水岭、瓦房沟、大狗牙、四棵村以及南阳的九架孤山……骑过了,就构成记忆的组成部分,“在乡村,人文格外鲜活”,老人们会讲一些传说,关于刘秀的,关于刘备的,关于其他历史名人的,这些正史中不可能存在的故事在乡村代代流传,丰富着乡土的人文积淀。
南阳“闽营”不少,缘起康熙年间由福建沿海移驻内地屯垦的明郑降清官兵,杨文磊骑行唐河、新野、邓州等地的闽营,回望曾经的人与事,踏访尚留存的古迹;他骑行到台湾诗人痖弦的故乡卧龙区杨庄营村,与诗人幼年的玩伴对话,看诗人曾经的住宅,“我是想跟上世纪80年代读诗的经历结合起来,了解当年诗人的生存和思想状况及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也算是一种人文探寻吧。”他还骑行五里堡、十里堡以及一些历史官道,在地理走向踏寻中,更多地与历史结合起来,“总之,只要行走,每段路都有不同收获。”
用文字记录乡野风情,每个场景都如诗如画
看杨文磊写的“骑行纪”,真可谓图文并茂,文娓娓而谈,图纪实又唯美,许多乡野场景都如诗如画。他的文图记录,引发了骑友们的探寻之心,不少人会按照他行走的路线也去骑行一次。对他来说,骑行是个发现的过程,在乡野空间和气象里,感受“博物”真谛、草木成长,甚至书写个人的草木志。
孔子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杨文磊对此深有感触。骑行中,看到不一样的乡野风景或草木,他都会为之停留,“钻过野蔷薇野山楂棘刺和满地落叶的橡树林,蹚过深深的黄背草和狗牙根草丛”,诸如此类的关于草木的记述,在他的文中很常见。缤纷春日的骑行,于是他就赶赴一场场花季约会:塔子山梅花,老庄樱桃花,白河湿地美人梅,云阳玉兰花,孙沟李花,赤眉油桃花,津湾桃花,新野白河郁金香……夏季庄稼茁长、草木葱郁,于是他就骑行水库、河道、莲田……金秋稻穗摇曳,玉米金黄,构成他骑行的背景,也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即便到了严寒冬日,甚至大雪纷飞的时候,仍然也不会打乱他的骑行计划。顶着呼啸寒风,穿行在冰天雪地间的乡野,于他亦是激情与活力的展示……踏访乡野地理,认识那些作物,那些花儿草儿树儿,于他是一种成就感的获得,出行时看到它们,看到它们的变化,“就像茫茫人海中,你看到自己的熟人一样”。有人问起他一些草有何用处,他说:“它自由自在的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美。”他甚至把普通草木的生长与个人人生经验相结合,写下一些引人深思的文字。
在四季变幻中穿行,让灵魂和身体回归故乡
很多时候,走出故乡,故乡其实就“回”不去了,但身在城市,故乡永远是心底温暖的存在。杨文磊也是从乡村走出来的,骑行乡野,与村民交谈,吃农家饭,看不同的草木庄稼形态以及鸟类昆虫的出现,让他找回了童年的感觉,心与乡野更加贴近融合,或者说是一种人与大地,与自然和故土间关系的诗意回归。
在都市,二十四节气只是日历上的标记,但在乡野,浓缩了数千年农耕文明精华的二十四节气如此直观明晰,“一过寒露,就没有知了了;过了清明,整个田野到处是盛开的野花”,杨文磊说,人的生活场景需要一个转换,乡野骑行就是对喧嚣城市生活的调节、对自我的丰盈。“好多场景是偶遇,可以是郁郁葱葱的生长,可以是深潭清泉,可以是满眼野果,可以是如仙境样的缤纷花开,可以是带着你去追思悠远的人文景观。”在乡野看漫天繁星的场景,在乡村端着碗烤着火的场景,村道上如童话世界般的萤火虫飞舞的场景,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里、文字里。
乡村的朴实和温情也打动着他,那也是故乡的记忆。村民会告诉他自己的名字、年龄,会领他去想看的地方,会热情地留他吃饭,甚至有一次,他已离开,一位村民还专门骑着电动车喊他回家吃排骨汤——这如何不是一种回归呢?骑行中,春天可以挖野菜,夏天可以摘蔬菜和野果,秋冬还可以在收获过的空地里找到花生、红薯、土豆等,这深厚的乡土气息,又何尝不是一种回归呢?
杨文磊的网名“四季”,骑行四季,记录四季,讲述四季,在四季的气息里,灵魂和身体一起行走路上、回归故乡。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