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递里的食物已变质,却传递着家的温暖 [复制链接]

1#

“慢递”捎来的温暖

■杨季鑫

月亮从枝头升起,火箭军某旅通信营上士邓辉已经在军营中度过了9个中秋节。

坚守在大山深处,每逢节日,战友们心里最牵挂的便是家人。

几周前,邓辉收到了一件来自老家的快递,是战友特意从山下捎来的。

说是快递,其实一点也不“快”。就像战友们说的,“一个包裹几经辗转被送上山,快递往往变‘慢递’。”

快递的寄件人是邓辉的祖父,包裹里只有一个瓶子,里面装满家的味道——油炸“知了猴”(蝉的幼虫)。

这是邓辉小时候最爱吃的家乡美味。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拧开瓶盖,一股味道蹿出来——原本香酥的菜肴不再美味。

心里可惜了一阵子,邓辉把瓶子里变了质的“知了猴”倒掉,又细心地把瓶子清洗干净收藏起来。

翌日一早,邓辉打电话给家里。听着祖父在电话那头的问候,小伙子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说道:“知了猴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最近雨多路滑,您和奶奶出门要多加小心。”

去年初,邓辉曾在电话中说,等执行完驻训任务,中秋节回家探亲。

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纸临时任务命令突然到了旅队。他和战友赶在中秋前夕启程,去了更远的驻训点。

山里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静谧,每到午后总能听到阵阵蝉鸣。站哨时,听着耳边熟悉的蝉鸣,邓辉心中总会浮现起童年的画面:祖父母互相搀扶、打着手电,为年幼的他捉“知了猴”。

那阵子想家了,他会不自觉地走到树下,像小时候一样在树干上寻找“知了猴”。他的眼前,总是不自觉地浮现祖父母戴着眼镜站在树下的样子。

一次休假结束归队前,邓辉自己去林子里捉了几十只“知了猴”交给祖父。老人看着邓辉,心疼地说:“林子里虫子多,以后不许再去捉知了猴。”那一刻,邓辉的眼睛湿润了。

这几年,祖父母常常给他寄来各种各样的包裹。里面有老人亲手做的鞋子和面食,甚至还有老人在镇上超市购买的T恤。

去年邓辉用积攒下来的工资,给祖父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他还专门叮嘱邻家小妹,去家里教老人如何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