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特工,有着美丽的容貌,高贵的出身。在国家危难之际,她抛下安逸生活,投身中统,获取情报如履薄冰,又如探囊取物。民族大义面前,她打破“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女性形象,甘愿牺牲名誉执行任务,最后却因刺杀失败而落得为世人不耻的轻浮形象。
她就是郑苹如,一位仅23岁就香消玉殒的巾帼英雄。
图
郑苹如
弃安逸生活成美女特工
郑苹如出生于年,是一个美丽的中日混血名媛。她的父亲郑钺,一生跟随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奔波,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她的母亲郑华君虽是日本的名门望族,却热爱中国的文化,痛恨日本侵略者,在抗战期间为中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父母的爱情始于革命志向。
郑苹如的父母是真真实实的战火中的爱情。郑钺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早期的他在日本从事革命工作,负责传递情报、联系各工作人员。在一次情报传递过程中,郑钺认识了郑华君。当时的郑华君因为喜爱中华文化而且不苟同日本对中国的做法,因而加入了中国革命队伍,她主要负责帮助情报的传递,就这样随着工作的接触,两人走到了一起。
郑苹如一家在日本待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工作的原因回了国。
踏上上海故土,烽火乱世中,郑苹如看到了中国的支离破碎,千疮百孔。而父母为革命不遗余力奔走各地的家国情怀亦深深感染着她,这些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受到了更屈辱的蹂躏。郑苹如每天都会看到无数的老百姓背井离乡,而她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当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烧到了上海,无数上海军民奋起反抗,郑苹如再也忍不下去了,这次她毅然加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她在学校当起了演员,导演,编剧。在她的努力下,她的处女作《抗日女娃上前线》诞生了,这个话剧中她深深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抗日热情,人民的抗日热情,在得到师生一致好评的同时也深深的鼓舞了学生们。
图
17岁的郑苹如,饰演话剧《父归》的女主角珍娘
时间转眼进入年,19岁的郑苹如正值花样年华,生长得风姿绰约、亭亭玉立,还一举登上了民国最有影响力的时尚画报——《良友画报》封面,成为当时非明星以外的第一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的人儿总是藏不住的,更何况是名动上海的郑苹如。当时的她深受富家子弟的追捧,她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才貌双全的人嫁了,安定下来相夫教子。但她没有,理由很简单,国未定,何已成家呢?就这样她放弃了一条安逸的路。事实上,此时全面抗日战争已打响,无人可以蜗居在家苟安度日。
郑苹如怀着为国出力的一腔热血,与父亲、兄长一同参与到地下情报的工作中。在机缘巧合下她遇到了军统的高级官员嵇希宗,嵇希宗也早闻她的美名,于是将她介绍进了中统。
加入中统后,郑萍如凭借母亲是日本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美貌与才气周璇于日寇、伪军的高级官员中。在此后她与旱水亲重攀上了关系,又通过旱水结识了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忠磨,以及中日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人。
大多数美人都是“美则美矣,却无神韵”,而郑苹如却不是这样的美人,她不仅美还美得有神。她亲近日寇高官后,像一支罂粟,美丽又危险。郑苹如想出了“掌握近卫文隆,就能迫使日本作出停战让步”的想法,于是开始密谋绑架近卫文隆。
这样的想法虽然单纯天真,但却勇气可嘉,而结果也注定是失败。当她将近卫文隆绑架到预定地点时,上级突然命令立刻终止行动放人。无疑,日军的野心不会因为近卫文隆的生死而掐灭,绑架要挟反而会引起日军全城大搜捕,到时就是无辜百姓的牺牲。故而此次任务,郑苹如只能铩羽而归。
后来,她在高级官员的舞会中打听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汪将有异动”。在得知后,她马上秘密电报到重庆。但重庆方面并没有重视她将性命置于脑后得来的情报,结果才有了追悔莫及的“汪精卫投敌”事件。这件事也成为了郑苹如特工生涯中较为沮丧的一次经历。
图
郑苹如与母亲
视死如归
年,丁默邨、李士群与汪精卫勾结在一起,成立了特务工作总司令部。丁默邨与李士群分别被汪精卫任命为伪政府内政部长、江苏省主席。此后,丁默邨、李士群利用特务组织疯狂暗杀抗日志士及残害抗日民众。铲除丁默邨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郑苹如的身上。
郑苹如接到任务后,便着手了解丁默邨的生活规律与爱好,试图接近他。
丁默邨的好色是出了名的,而郑萍如的美名正对他的胃口,于是在郑萍如的攻势下,丁默邨对她产生了好感。在一次联欢会结束后,丁默邨主动当起了绅士,送郑苹如回家,在回家路途中还带她去了咖啡馆,在咖啡馆的交谈中,两人更加熟悉了。丁默邨还得知了她曾是自己在民光中学当校长时的学生,由此,丁默邨对郑苹如的好感倍增。就这样一来二去,丁默邨被她拉入了情网。
而后,郑苹如时常被丁默邨约跳舞、喝咖啡、吃饭,但她都没有刺杀的时机。因为丁默邨老奸巨猾,他从不带她去闲散的餐厅且职业敏感,有一丝风吹草动,他就立刻离开。基于他的个性,郑苹如与其他人策划在她家门口刺杀他。
机会来了,丁默邨来她家约会。而其他人按照约定,埋伏于她家附近,找准时机,刺杀丁默邨。然而,丁默邨也不是吃素的,第一次刺杀失败了。郑苹如并没有放弃,她再一次看准时机:丁默邨约她去朋友家聚餐,于是她马上报告了组织。
组织给她的指令是让她以要圣诞礼物为由,把他骗去静安寺西伯利亚皮货行买东西从而暗杀他,而这次刺杀依然失败了。丁默邨在与郑苹如进店后不久就观察到环境不对,于是扔下一叠钱给她,慌忙地上了车。埋伏在四周的中统特工眼睁睁看着到手的人就要跑掉,就捺不住往丁默邨乘坐的防弹车上开了枪。此次不幸的是,郑苹如引起了丁默邨的怀疑,丁默邨开始慢慢的试探她。
圣诞节这天,郑苹如再次接到了丁默邨的邀请,然而这次她心很慌,她精心的打扮自己,仿佛这是最后的一次精心打扮。
果真,她预想的没错,在她到达目的地后,丁默邨将她关进了76号特务机关——一个杀人魔窟。在被送进杀人魔窟后,她被一件一件的刑讯工具折磨,逼问她的同党,但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没有供出一个人,她只说:“我只是因为不满丁默邨有妻子,而为情雇人想要杀他。”又因为她以前得罪过丁默邨和吴四宝的两位夫人,于是她被这两人下令用皮带抽打她的臀,大腿,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伊人如烟去
在年2月的一天午夜时分,一辆囚车驶去了上海西南郊外的荒凉刑场,而囚车里的人正是郑苹如。刑场一片荒芜,寂静得恐怖。车里的人被拉了下来,只见得她身着金黄色的羊毛内衣,外披红色的皮大衣,挂一根鸡心嵌有照片的黄金项链于脖子上,手带一枚钻石戒指,长发披散,美丽动人,平静地站着。
此刻的她,思绪飘到自己年迈的父母,相伴成长的弟妹,未婚夫和朋友身上,她也盼望着可以侍奉双亲膝下,与未婚夫结婚相伴一生,与朋友谈天说地,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刻定格了。
郑苹如整理了一下自己,淡然地对进行枪决的林之江说道:“白日青天,红颜薄命。你我有数日相聚之情,今若同去,亦不为晚,若君无意,则有死而已。唯勿枪击我面,坏我容貌。”林之江听后虽为之动容,但只是叹息,却无力更改。三声枪响,伊人倒下,这位美丽动人,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就此香消玉殒,而她那年芳龄二十三。
伊人已逝,但围绕她的话题却没有停止,这些话题还多是八卦与不实。
在她死后,申报等报刊便把郑苹如刺杀丁默邨以为情而杀作为桃色新闻大肆宣扬。由此,她成了一个只是会卖弄美貌的无知女人。再后面有人指出,她并不是中统的特务,中统没有她的名字,她刺杀丁默邨,仅仅是因为刺激。但试想,谁只是单纯为了刺激就随随便便付出自己的生命。如今,伴随熟知她的人都已不在了,我们也无从知道这些信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相信历史的尘埃总会被掸去的。
郑苹如虽然以美貌游走于各贵族公子、日本高层间,但她心中也曾有过爱情。她与航空作战大队队长王汉勋相恋已久,在年春,郑苹如在上海法政学院毕业后,王汉勋与她订婚,并计划秋天到香港完婚。
秋天是那么适合结婚的季节,他们都在憧憬着这一天,但国破家亡让他们无法完成这个心愿。战争发展的越来越激烈,结婚的秋天也离他们越来越遥远。
图
王汉勋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郑苹如奔走于支持抗战当中,捐钱捐物,承担起了为未婚夫照顾战友家人的责任,而王汉勋在这时接到了西撤的命令。离别时,王汉勋特地来看了郑苹如,他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从衣袋摸出了一张新拍的全身照,照片的背面写着“亲爱的苹如,留念!永远爱你的汉勋”而后将她拥入怀中,说:“等打完了日本鬼子,我们再结婚!”随即消失在她模糊的视线里。
此次离别后他们便天各一方,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婚礼这辈子都不可能了。年,郑苹如别了这个世界。年,王汉勋也别了这个世界。
年,经重新调查,郑萍如被追任为革命烈士,并将她的遗物送到了上海龙华革命公墓,留住了她永恒的美丽供人们祭奠瞻仰。
这就是真正的郑萍如,美丽的俏佳人,在民族大义面前视死如归的俏佳人。最后,只是一个人漂亮的去赴死,留给我们的只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倩影。
图
手中抱着挚爱的侄子
文|无心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