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9年老板投入6000万尾鱼苗,鱼 [复制链接]

1#

年,一位老板花万在澜沧江流域包下了一片库区,投入了6万尾鱼苗。奇怪的是,3年后老板将要捕鱼时,却发现一条鱼也打不上来。

正在老板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大学老师为他想了一个办法,成功捞出了吨鱼。此后,这位老板年销售额超过万。

一、库区养鱼。

别人养鱼都是挖鱼塘,一片鱼塘占地不过一亩,投入的鱼苗数量也有限,最后的收入也不会太多。这位老板不同,他直接在澜沧江流域包下一片库区养鱼,他就是何杰秋。

何杰秋原本是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手下有多号员工,公司的效益也很不错。但是到了年,何杰秋发现公司业绩有所下滑,敏锐的他认为该换一个行业了。

一天,何杰秋无意中看到有一个招标项目,是关于承包澜沧江小湾库区的。何杰秋一看,来了主意,驱车前往云南澜沧江小湾库区考察。

来到库区后,何杰秋惊呆了,这里水深,且水面平静,水体呈浅绿色,里面也有很多藻类和浮游生物。更关键的是,这处库区在一个拐弯处,如果在此养鱼,再好不过。

回到家,何杰秋就张罗着想包下这片库区养鱼。但作为曾经的钢铁厂老板,他对养鱼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到底该养什么类型的鱼呢?

何杰秋只好向专业人士打听,他们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以及鱼类的生活习性,给何杰秋提供了一个建议,“可以饲养鲢鱼和鳙鱼”。

说干就干,何杰秋拿着多万前往云南,包下了这片库区。随后就开始购买鱼苗,但很快,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购买鱼苗的都是一些小鱼塘的老板,一次性购买的数量有限。作为卖鱼苗的人,准备的鱼苗数量也非常有限。

但何杰秋包下的可是一片天然库区,水是流动的,而且面积非常大,他购买鱼苗的数量远超过别人。

正因如此,何杰秋跑遍了云南所有的市场,都没有买到足够的鱼苗。不得已的他只能前往周边省份。

最后虽然鱼苗的数量买够了,但由于他的需求量过大,鱼苗的价格也被他提高到两元一斤。相比于之前的预算,光是买鱼苗的投入就比之前更多了。

亲手将万尾鱼苗投入库区后,何杰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库区有多公里,又是活水,鱼苗在这里面生长,根本不需要投喂太多饲料,相当于天然养殖。

不出3年,等鱼苗长到几斤重,就可以进入市场卖钱了。何杰秋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投入了1多万,最后可以卖万。

正在何杰秋做规划之际,很快,好几个问题摆在了眼前。

二、遇到问题。

第1个问题是,养鱼并不是说光投入鱼苗就可以了,还要为后期的维护、捕捞等工作做准备,还要购买设施。由于库区面积很大,何杰秋只好又投入了多万。

但这时候何杰秋的家人出来阻拦他了,大家劝何杰秋,初次养殖,没有经验,最好考虑清楚。何杰秋的预计是3年后能卖万,但此时的他已经投入了多万,还要继续吗?

一直以来,何杰秋都是一个不愿放弃的人,为此他改了预算,只要3年后不赔钱就行。

第2个问题,年的一天,距离何杰秋投苗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他想开船打捞一些小鱼上来,看看鱼的个头长多大了,也想看看它们的生长情况。

奇怪的是,何杰秋找来了专业捕捞队,花了整整一天却没捞上一条鱼。这就太不可思议了,“当初可是投了万尾鱼苗,它们都去哪了”?

第2天,何杰秋又增加了一些船,开始捞鱼。这一次何杰秋做了充分的准备,将网换成了比以前更大的,捞鱼的深度也做了调整,一直延伸到30米深。

但捞了一整天还是一无所获。

何杰秋包这片库区时,并不是他单独包的,有好几个股东。有位股东见此情形就站出来说,“小鱼苗该不会是死了吧?就算再难捕捞,也不至于连个鱼的影子都没看到”。

股东们不想再继续下去了,都提出要退股,就连那些员工也要辞职,不想在何杰秋这里耗下去了。最后的结果是,只剩下一个股东,员工也只剩下了1/3。

何杰秋向这些人保证,“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能将鱼捞上来,好让大家放心”。

这时候何杰秋想到了一支比较出名的捕捞队,他们经验丰富,应该能捞上鱼来。何杰秋为此花了好几十万,请来了这支捕捞队。

这支捕捞队和之前的不同,他们就连库区大坝周围也考虑到了,可以说是遍地撒网。奇怪的是,鱼没捞上来,还发生了一件怪事。

那天,好几只船下水捞鱼,拖着一张很大的网。船开的速度也很快,就是希望不要让鱼溜走。可是船都开了好几公里,网里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就在所有人都焦急地等待时,忽然,渔网传来了动静。整个网忽然开始摇动起来,紧接着又激起一大片浪花。大家猜测,“应该是捞到鱼了”。

此时船立马开始往岸边开,停稳后,何杰秋围过来了,想看看今天的收获。但是将网收上来后,何杰秋傻眼了,什么鱼也没捞到,渔网中间还破了一个几十平米的大洞。

有人就说,“该不会是水里有比较大型的鱼吧?把渔网都冲出了洞”。

大家纷纷猜测,“一定是有大鱼将小鱼苗吃了,所以何杰秋一条鱼也没捞上来,反而弄破了网”。

听完消息后,留下的那多位员工也都打算辞职,大家不想继续在何杰秋这里浪费时间了。

得知这样的结果后,何杰秋慌了,希望大家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再找更加有能力的捕捞队,争取捞出鱼来给大家看看,也算是对大家的一个交代。

可何杰秋没有料到的是,当他再次寻找捕捞队时,竟没有人接这个任务了。无论何杰秋出多少钱,他们都不愿意。

这可急坏了何杰秋,之前虽然捞不出鱼,但何杰秋心里总是抱有希望,认为是捕捞方法不对。现在捕捞队不愿接任务了,等于所有的希望破灭了。

另一方面,员工听到这个消息后,彻底改了主意,全都跑过来跟何杰秋说,“他们要辞职”。

何杰秋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他向员工们保证,“如果谁愿意走,尽管走好了,他会补偿给这些人一点钱。如果有人愿意留,将来挣的钱一起分”。

三、坚持不懈,最终捞出吨鱼。

至此,何杰秋都有点怀疑自己了,“鱼到底去哪了?死了吗?就算死,也不至于一条都捞不上来?要说捕捞方法不对,也不太可能啊,那么多船,那么大的网”。

何杰秋觉得此事必有蹊跷,就去向一些鱼塘老板打听。他们告诉何杰秋,“会不会是因为何杰秋的库区面积太大了,鱼儿分散在各处,所以捞不上来”?

但何杰秋很快就否定了这一点,“那可是万尾鱼苗,就是分散得再开,捕捞几百上千条应该是没问题的”。而现在的情况是,根本没见到鱼的踪影。

何杰秋只好想了一个办法:查阅书籍,最好是查到鲢鱼和鳙鱼的生活习性,看看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捕捞方法。但查了半天,任何收获都没有。

快万投进去了,却看不到一点点希望,何杰秋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个已经50岁的男人,背渐渐有点弯了,这可是他大半辈子的身家。

不过有个词叫“峰回路转”,当你觉得眼前都是崇山峻岭时,或许转个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何杰秋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位大学老师出现了,他就是余建波。

余建波是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老师,曾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在何杰秋的邀请下,他来到了这片库区。

不愧是有专业知识的人,一来到库区,放眼望去,余建波就得知了之前捞不到鱼的原因。

要知道鱼塘养鱼跟库区养鱼是不一样的,鱼塘水体面积小,只需要撒一张网就可以将鱼捞上来。库区不同,不止要你撒大网、开着船去捞、还必须考虑鱼会逃跑的问题。

余建波很快就向何杰秋表明,“说在捞鱼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鱼的躲避”。

余建波告诉何杰秋,“他可以帮何杰秋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成本也是很大的,可能需要好几百万”。而且就算将钱投进去,也不能保证一定就会成功。

何杰秋的姐姐再次站出来劝何杰秋,“不要再做无谓的付出了,只会亏得更多”。何杰秋不愿意放弃,说什么也要试一试,立马准备好了几百万,给了余建波。

余建波没有一点点马虎,开始做方案。他根据库区的地形得知,水坝处的水位是最深的,偏偏鱼一旦听到动静,就会立马躲到水深的地方,而且会一直往前游,根本捞不上来。

余建波的方案就是:在深水区赶鱼,在浅水区捞鱼。对此,他设计了图纸,也将步骤合理地安排了下来。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将一切敲定完成。

余建波立马告诉何杰秋,“需要制作一张宽多米,深90米的渔网。另外,还要备好赶鱼的工具,以及好几艘船”。一切准备就绪后,几艘船正式开始下水捞鱼。

按照先前的计划,船先是开到离大坝最近的地方,从水深处一点点将鱼往前赶,等到了浅水区,另外的船带着一张大网开过来了,以先前调整好的速度开始捕捞。

当时何杰秋和余建波就站在浅水区等待着,希望好消息出现。尤其是何杰秋,双手攥得紧紧的,都快捏出汗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面的渔船,心砰砰怦怦地跳。

很快,收网了,竟然真的捞上来鱼了,而且当初的鱼苗早已长成好几斤的大鱼。粗略估算了一下,有好几十吨鱼。

何杰秋随手拿起了一条鱼,看着鱼的生长情况,眼角激动地泪水都流出来了,嘴里嘀咕了一句,“这样的重量,可以卖了”。

第2天,几艘船继续下水,按照之前的方法开始捕捞。收网的时候,又是好几十吨鱼。持续了快一个月,终于捞得差不多了,足足有吨鱼。

曾经那些为何杰秋捏了一把汗的人,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么多鱼,实际上超出了何杰秋的计划。眼下另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去销售。

这么多鱼可不是一些小老板能消化得了的,还是要找大客户。为此,何杰秋东奔西走,找了大半个月,总算找到了一个客户。他直接提出,“他的需求是50吨鱼”。

这位老板很有实力,他和何杰秋一样,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他包下了一片果园种植香蕉和菠萝,规模非常可观。但他并不满足,又想和何杰秋合作,做鱼的生意。

眼看着即将签合同,卖掉50吨鱼,谁知这位老板又临时改了主意。原因很简单,他种的作物还没有卖掉,暂时没有周转资金。甚至,他向何杰秋提出,“想问何杰秋借万”。

何杰秋的姐姐只好劝何杰秋,“弟,虽然你鱼是捞出来了,可根本没有卖出去,你别生意没做成,还得亏钱”。何杰秋认为这位老板很可靠,第2天就把钱转给了这位老板。

何杰秋的做法没有错,日后,他借给这位老板的万不仅入了股,还因为和老板的合作,彻底将市场打开了。不止是云南本地、还有周围的四川、湖南等,都打开了市场。

那一年,何杰秋虽然亏了一些钱,但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最关键的是,走了那么多弯路之后,他有了经验,从此以后更加有信心了。#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第2年,何杰秋继续投入鱼苗,精心照管后,捞出来的鱼比第1年多得多。至年,何杰秋库区里鱼的产量已经达到吨,年销售额超过万。

这位50多岁的男人,现在又能挺起胸膛了,这就是他的魄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选择放弃,硬是靠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将不堪的结果扭转了过来。

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两个人同时开始挖宝藏,有一个人挖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了,没有再挖。另外一个人不同,他坚持了下来,最终挖出了宝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取得成功,肯定是要有所付出的。如果做到一半就想放弃,怎么可能看到结果呢?只有那些一直坚持,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解决的人,才能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辉煌都是一点点努力出来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