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总能听见蝉鸣声,人们也都习以为常了。蝉俗称知了,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作为昆虫的一员,它的种类也非常多,记录在册的就有多种,在原始森林里应该还有没有发现的新物种。
在我国,蝉也是一种食物,一般采用高温油炸的方式制作,感兴趣的可以尝尝。不是每种蝉都是可以食用的,老人们都说有红眼睛的蝉不能吃。典型的就是“17年蝉”,拥有一双红眼睛。
奇葩的17年蝉
17年蝉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它名字里的“17年”,代表了它的生命周期,所以它又叫做周期蝉。一般的蝉,寿命都在3年左右,周期蝉会在地下生存整整17年,然后破土而出,在6个星期的时间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并快速完成交配产卵的任务,任务结束,周期蝉就离死亡不远了。这在生物界里,都是独树一帜的,称得上是一种奇葩的动物。
在我国,周期蝉没有分布,全世界只有美国分布着大量周期蝉。不光有17年的,还有13年的,堪称周期蝉的“大本营”。
说是大本营一点也没错,因为在美国的大部分州,地下都有数十亿只周期蝉埋伏着。它们会在5月份倾巢而出,据统计,今年出土的是17年蝉,数量不少于亿只。这规模比蝗虫大*还要多,不同点在于蝗虫不像周期蝉每隔17年才出动一次,它是两三年就会出现,而且世界各地都可以有,一次蝗灾的规模也只有百万只。
周期蝉一次性出动亿只,这规模只有美国有。早在去年,美国科学家便开始监测周期蝉的动静了,并预言它们会在年春末破土而出。数量一如既往,不会低于百亿只。周期蝉靠对地表温度的感知,来确定出土时间。美国东部就是太平洋,春末的温度不是很高,在达到18摄氏度时,就到了周期蝉出世的时间了。
亿只周期蝉有何影响
周期蝉在外表上和普通的蝉类没多大区别,身体以黑色为主,长约2.5厘米,翅膀呈褐色,有一双红眼睛。蝗虫偶尔还会攻击人,周期蝉不会,所以它们不会对人类造成直接威胁,而是危害生态环境。周期蝉在地下时,以啃食树根为生,钟爱树木幼苗。
等它们破土而出,来到地面生活后,这一习惯还要继续。等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后,树木才能逃脱它们的“魔掌”。
很多鸟类有捕食周期蝉的习惯,然而数量太多,鸟类并不能遏制周期蝉的种群数量,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它们自生自灭,周期蝉来到地面最多能生存6个星期。
独特的周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周期蝉为什么会有17年的潜伏期,自然界的动物,都有规避天敌的本能。羚羊在进食时会观察四周,防止有狮子猎豹靠近。老鼠夜间行动,此时它的天敌在睡觉。周期蝉也是,它的天敌就是各种各样的鸟类,鸟类的数量每年都有不同。
科学家搜集数据后发现,当一个区域的17年蝉反复出现两到三次后,以它们为食的鸟类,数量会明显下降。不知道周期蝉是如何掌握这一规律的,天敌数量减少,它们能更好的繁衍生存,出土后也不用急着躲避天敌了。
还有可能是为了避免不同种属之间进行交配,动物确实有这方面的意识。周期蝉被科学家划分为7个亚种,共30个群落,基因上略有差异。考虑到基因多样性,不同种属的周期蝉还是不要繁衍后代为好。